曾晓峰(1952年1月)是一位中国云南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生平

编辑

他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后在云南画院任职,是昆明“外光派”画家群成员之一。[1]作品曾在国际青年美展、全国美展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上获奖。[2]

曾晓峰的作品受现代派影响,风格沉郁、具有边缘性和现实感,多用隐喻。其1984年的油画《盖房子》描绘云南农民站在盖好的房梁上大口喝酒,表现了他们对原始文化的依赖性,带有神秘色彩。《山水芭蕉电锯图》、《城市改造方案》则表现出现代人精神上的压抑。《戏水图》、《戏狗图》以人与动物作主题,令人警醒。[3]其他早期作品还有《夜》系列、《捕虫》系列、《房子的变相》系列、《安乐椅》系列、《火炉》系列、《窗》、《禁忌之地》等。

2000年代他曾作过许多混合材料的作品,如《碑》系列。该系列是先做模型后用纸裱糊的浮雕式的作品,控诉了人类对文化的破坏。[4]《机器》系列与《房子的变相》、《安乐椅》类似,以圆盘锯象征后工业时代的暴力,反映权利的腐败、工业对社会的冲击。《蛊》以魔化的爬行人体、毒虫入画、以枪象征杀戮,追问“善”在何方。[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曾晓峰简介.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2. ^ 曾晓峰简历. 梁长胜主编. 东方想像. 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3. ^ 从隐喻到象征——曾晓峰艺术图像中的当代意义.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 邹昆凌, 关于曾晓峰的近期作品《碑》. 梁长胜主编. 东方想像. 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5. ^ 邹昆凌, 对《机器》和《蛊》的随想. 梁长胜主编. 东方想像. 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