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日治时期行政区划

大日本帝国于1910年(明治43年)8月22日与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并于29日公布条约吞并韩国[1],同日将其改称为朝鲜[2],并设朝鲜总督府以统治之[3],直至日本于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宣布接受要求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5]朝鲜日治时期(日帝强占期)行政区划为十三道制又分为、岛[6],下一级为[7]。朝鲜总督府在朝鲜实行了一系列改造,大规模府郡面统废合朝鲜语부군면 통폐합,并引入了有限的地方自治[8]

1914年(大正3年)朝鲜行政区划
1945年(昭和20年)朝鲜行政区划

历史 编辑

1896年,朝鲜王朝公布《地方制度官制改正件》,将全国行政区划由二十三府制改为十三道制,这13个道分别为京畿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黄海道、平安南道、平安北道、江原道、咸镜南道、咸镜北道,各道行政首长为观察使[9]

1910年(明治43年),日韩合并,朝鲜总督府成立,同年敕令第357号《朝鲜总督府地方官官制》将全朝鲜分为13个道,数目及名称与日韩合并前相同,各道行政首长为敕任的长官[10]。1919年(大正8年)敕令第391号《朝鲜总督府地方官官制中改正》将长官改称知事[11]。1930年(昭和5年)12月1日制令第15号《道制》公布,1933年(昭和8年)4月1日施行,新设道为地方公共团体。设道评议会朝鲜语도 평의회(三分之二由制限选举选出,三分之一由道知事任命),引入一定的地方自治机能[8]

朝鲜总督府成立时,朝鲜的13个道分为12个府与317个郡,这些府郡又分为4322个面[7]。1914年(大正3年)3月,朝鲜总督府实行府郡面统废合朝鲜语부군면 통폐합,府仍有12个,郡减至220个,面减至2491个[7]。1930年(昭和5年)新设邑[12]。截至1944年(昭和19年)6月,朝鲜分13道、21府218郡2岛、122邑2202面[13]。1944年(昭和19年)12月,增设兴南府[14]

编辑

本章节列表的面积、人口、人口密度以朝鲜总督府《昭和十年朝鲜国势调查报告》(1935年)为准,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小数点后2位),人口单位为人,人口密度单位为人/平方公里(保留整数)[15];府、郡、岛数与地图为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时的状况。

名称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首府 道厅舍图片 地图
京畿道 12,814.34 2,451,691 191 3 20 0 京城    
忠清北道 7,418.38 959,490 129 0 10 0 清州    
忠清南道 8,106.48 1,526,825 188 1 14 0 大田    
全罗北道 8,553.27 1,607,236 188 2 14 0 全州  
全罗南道 13,887.37 2,508,346 181 2 21 1 光州    
庆尚北道 18,988.82 2,563,251 135 1 22 1 大邱  
庆尚南道 12,304.58 2,248,228 183 3 19 0 釜山    
黄海道 16,737.66 1,674,214 100 1 17 0 海州  
平安南道 14,925.28 1,469,631 98 2 14 0 平壤    
平安北道 28,444.50 1,710,352 60 1 19 0 新义州    
江原道 26,263.12 1,605,274 61 1 21 0 春川  
咸镜南道 31,978.47 1,721,676 54 2 16 0 咸兴  
咸镜北道 20,346.77 852,824 42 3 11 0 清津    
朝鲜 220,769.04 22,899,038 104 22 218 2 京城    

府、郡、岛 编辑

编辑

相当于日本内地,长官称府尹。1913年(大正2年)10月30日制令第7号《府制》公布,1914年(大正3年)4月1日施行,设府为地方公共团体[16]

引入府制时的12府:

名称 府徽 所属道
京城府   京畿道
仁川府   京畿道
群山府   全罗北道
木浦府朝鲜语목포부   全罗南道
大邱府   庆尚北道
釜山府   庆尚南道
马山府   庆尚南道
平壤府   平安南道
镇南浦府   平安南道
新义州府   平安北道
元山府   江原道
清津府   咸镜北道

后来施行府制的都市:

名称 府徽 所属道 设府时间
开城府   京畿道 1930年(昭和5年)
咸兴府   咸镜南道 1930年(昭和5年)
大田府   忠清南道 1935年(昭和10年)
光州府   全罗南道 1935年(昭和10年)
全州府 全罗北道 1935年(昭和10年)
罗津府 咸镜北道 1936年(昭和11年)
海州府 黄海道 1938年(昭和13年)
晋州府 庆尚南道 1939年(昭和14年)
城津府 咸镜北道 1941年(昭和16年)
兴南府 咸镜南道 1944年(昭和19年)

郡、岛 编辑

的长官称郡守[7]

1915年(大正4年)5月敕令第66号《地方官官制中改正》设岛,长官称岛司。岛司兼任警察署长,有发“岛令”的权力。岛制废济州郡与郁陵郡,置济州岛郁陵岛[7]

面、邑 编辑

相当于日本内地的,长官称面长[7]。1917年(大正6年)10月面制施行,设面为地方公共团体。1930年(昭和5年)12月制令第12号大改正后成为邑面制,1931年(昭和6年)4月1日施行[12]

相当于日本内地的,长官称邑长[7]。应邑面制施行,1931年(昭和6年)4月新设邑[12],当年有49邑[17]

1930年(昭和5年)邑面制施行时,邑面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机能。邑会是邑的决议机关,面协议会是面的咨询机关,由制限选举选出议员[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韓國倂合ニ關スル條約. 维基文库. 1910-08-22. 1910-08-29 (日语). 
  2. ^   韓國ノ國號ヲ改メ朝鮮ト稱スルノ件. 维基文库. 1910-08-29 (日语). 
  3. ^ 朝鮮総督府設置ニ関スル件・御署名原本・明治四十三年・勅令第三百十九号. 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1910-08-29 [2022-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日语). 
  4. ^ 玉音放送. kotobank (日语). 
  5. ^ 韓国併合. kotobank (日语). 
  6. ^ Government General of Chosen (编). Local Administration. Chosen Of To Day Illustrated October 1930. Keijo: Government General of Chosen. 1930: 54 (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Government General of Chosen (编). A Glimpse Of Twenty Years Administration In Chosen. Keijo: Government General of Chosen. 1932: 9-10 (英语). 
  8. ^ 8.0 8.1 8.2 地方行政의 劃期的進展인 自治制實施의 諸制令. 每日申报 (每日申报社). 1932-12-03. 
  9. ^ 지방 제도와 관제 개정에 관한 안건을 반포하다. 朝鲜王朝实录. 国史编纂委员会. 1896-08-04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10. ^ 朝鮮総督府地方官官制・御署名原本・明治四十三年・勅令第三百五十七号. 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1910-09-30 [2022-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日语). 
  11. ^ 朝鮮総督府地方官官制中改正・御署名原本・大正八年・勅令第三百九十一号. 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1919-08-19 [2022-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日语). 
  12. ^ 12.0 12.1 12.2 地方自治制確立의 五制令今日公布. 每日申报 (每日申报社). 1930-12-02. 
  13. ^ 朝鮮年鑑. 昭和20年版.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14. ^ 興南府初代府議員. 每日新报 (每日新报社). 1945-01-22. 
  15. ^ 朝鲜总督府 (编). 昭和十年朝鮮國勢調査報告 (PDF). 京城: 朝鲜总督府. 1939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5). 
  16. ^ 府制施行規則. 每日申报 (每日申报社). 1914-01-27. 
  17. ^ 朝鲜总督府 (编). 朝鮮要覧. 昭和7年. 朝鲜总督府.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