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匡师
李匡师(韩语:이광사;1705年1月20日—1777年1月31日),字道甫,号圆峤[1],晚年又号寿北老人[2],是朝鲜王朝后期的书法家、学者、文学家。他生于汉城府,本贯全州李氏,朝鲜定宗十子德泉君李厚生的后代。李匡师的书风被称为“圆峤体”,被认为是朝鲜书法本土化(东国真体)的里程碑之一[3]。
李匡师 | |||||||||
---|---|---|---|---|---|---|---|---|---|
国家 | 朝鲜王朝 | ||||||||
谚文 | 이광사 | ||||||||
字 | 道甫 | ||||||||
号 | 圆峤 | ||||||||
本贯 | 全州李氏 | ||||||||
出身地 | 汉城府 | ||||||||
| |||||||||
生平
编辑李匡师是家里五男一女中的幼子,父亲是历任礼曹判书的李真俭(1671 ~ 1727)[1]。年少时,李匡师跟从朝鲜书法名家尹淳学书[4],工于多种书体;27岁时,又遇到83岁高龄的大儒郑齐斗,深受其倡导的阳明学思想影响。李匡师对尹、郑两位师长尊敬有加,在二人死后,皆“服麻会窆”,为老师守丧[5]。
李匡师的家族在朝中属少论派,屡受政治倾轧打击。1725年(朝鲜英祖一年)时,李匡师的父亲和伯父被流放,家族自此走向衰落[1]。1755年(英祖三十一年)时,李匡师自己因为罗州挂书事件(乙亥狱事)被流放到富宁郡;富宁地处极北、荒凉异常,而李匡师处之泰然,“人不见忧色”[5]。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时,李匡师又因为教文盲读书写字,被视为可能聚众煽动,而被移配到今莞岛郡的薪智岛[2]。在1755年首次被流放时,妻子柳氏因为听到李匡师被判死刑的流言上吊自杀[1],这令李匡师悲痛万分,留下了大量悼念亡妻的文章作品[2]。
在59岁时,李匡师在流放地薪智岛上著《圆峤书决》前篇,63岁时又由二子令翊代述《圆峤书决》后篇[1]。1777年阴历八月二十六日,李匡师在薪智岛上金实村家中逝世,享年73岁。逝世之后,李匡师的遗体被送到长湍郡,终得与亡妻柳氏合葬[5];其陵墓在今天的朝韩非军事区内。李匡师有两子一女,长子李肯翊是著名史学家,编有《燃藜室记述》;次子李令翊则继承了李匡师的书法功底[5]。
书法成就
编辑李匡师在世时,其书法作品已经在朝鲜社会广受欢迎,“世争得圆峤公一字以为宝”[5]。后世评价李匡师为韩濩以来朝鲜书法的本土化划下了句号。李匡师的书法通过李溆—尹淳的系谱得以承袭,但又与老师尹淳有不少差异。尹淳的书法主要承自宋、明两代,而李匡师则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六朝书风、乃至更早的篆隶作品为基础[6],进一步形成朝鲜化的书风。当时有人评价李匡师“篆隶远过真草”[5],就是指他对秦汉篆隶的造诣,要高于其楷书、草书的水平。
在书法思想上,李匡师主张“篆隶为本,学者,先徒篆隶,得上世人心画,其余不劳而成”[4]。也就是说,应该从学习篆书、隶书出发,在了解秦汉古人的笔意后,再运用到楷书、行书等其他书体上。这样一来,“虽五者(篆隶楷行草)之体势万殊,其所以行之则一也”,通过了解到不同字体共有的本质,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这就是李匡师所说的“五体一法”[1]。因为主张师古,李匡师对秦汉魏晋的书家多有赞扬,而对唐宋以来的书家则多有贬抑[1]。
虽然在生前广受赞誉,李匡师的书法作品和理论却受到了金正喜等后人的批判。后世指出,李匡师当时临摹的碑帖多有后人伪作,且在理论上过度强调“万毫齐力”,忽视间架结构,一味贬斥颜欧书体,有一定的时代和地域局限性[1][3][6]。
书法作品
编辑李匡师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颇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
- 李匡师行书画记,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 李匡师笔迹 员峤法帖,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 行书五言绝句,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 行书四言诗,首尔国立大学博物馆。
文学作品
编辑李匡师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包括:
- 斗南集
- 亡妻孺人文化柳氏纪实
- 圆峤集选(共十卷)
- 东国乐府(第一卷)
- 圆峤书决(第十卷)
- 祭柳氏坟前书:
“永别之后,春辞夏尽。霜风懔懔,不审是辰。玉体安稳,舅姑福地。近在相望,晨昏奉陪。能慰平昔未逮事之恨。儿子肯孝,远省绝塞。亲属书椟、万床盈握,独无吾孺人之一字 ;吾所报函,且成累幅,亦无寄孺人之半语。
是何情事,肠同欲寸断,涕泪如河倾。生而断魂,不如死而同穴。切祈速化而神不徯愿,永日长夜,此生良苦。割弃同裯之恩爱,永谢膝下之慈恋。抛胥宇之华屋,就无人之空山。荒芜满原,怪禽时鸣;凄风冷雨,日夕交作。孤卧深竁,未睹日月,精爽有觉。 若为聊遣同床席、食梁肉之乐,今生可复得耶?幽静之姿、正淑之仪,今生可复觌耶?
吾有所嗜,谁诚供之?吾有所需,谁复营之?吾有所失,规者何人?吾有所疑,质者何处?三光可凋,此恨宁有穷时。儿子之归,写此哀情。令告灵筵,再读玄堂之前而焚之。昭明之魂,庶髣髴而临听,恻此老鱞之情,泪渍于墨,辞不达。”[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崔慧珍. 李匡师书法的再评价 (硕士论文). 南京艺术学院. 2007. CNKI 2008033623.nh.
- ^ 2.0 2.1 2.2 2.3 아내를 그리워하는 李匡師의 詩文 (pdf). 2017-05-12 [2019-11-23] (韩语).[永久失效链接]
- ^ 3.0 3.1 金炳基. 韩国书法的过去与现在 (中文).[失效链接]
- ^ 4.0 4.1 李, 匡师. 圆峤书决.
- ^ 5.0 5.1 5.2 5.3 5.4 5.5 李匡吕. 圓嶠先生墓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中文).
- ^ 6.0 6.1 国立中央博物馆-行书五言绝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