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猷 (书法家)

台灣藝術家

李猷(1915年—1997年),字嘉有,晚号龙磵老人。江苏常熟人。[1]民初书法家。

就读虞山国学专校,毕业后考入交通银行。工书法,早年受教于杨圻张鸿、金鹤冲等人,尤精于小楷,善篆刻。1945年流寓台湾,1979年退休。晚年被淡江大学聘为中文系兼任教授。有斋室名“红并楼”。著有《红并楼诗》、《红并楼文存》、《红并楼诗文集续》等。1997年卒于台北。

脚注

编辑
  1. ^ 行書中堂-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2468689).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李猷(1914-1996),字嘉有,江苏常熟人。祖父简庭公,擅楷书;父楞伽公擅画花鸟,并以丹青之术闻名乡里;伯父古愚公擅书画篆刻,为吴昌硕入室弟子;另伯父琴琛则是古琴名手。先生六岁时,父楞伽公为其延揽醇儒翁忍华先生,指导他遍读家藏四部丛刊中之诗文,历时十载。1930年,入杨云史门下研修诗文,同年与蔡香芝女士结婚。1931年考入虞山国学专校,隔年加入苏州“中国国学会”,稍后得章太炎、陈石遗二位先生的指导。1950年因与钱新之先生同访杜月笙先生,得杜夫人孟小冬女士青睐,收为弟子,深入中国戏剧领域,专习老生。1934年考入交通银行,1954年随钱新之先生等人一同到台湾,其时担任交通银行秘书处副处长,在台期间仍致力于诗学研究,并与彭醇士、梁寒操、成惕轩、台静农、刘太希、曹容等文人相互往来。1973年,先生所著之《近代诗选评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自交通银行退休,至淡江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同年完成国剧剧本《双云传》。1986年,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第一次书法个展。1996年,不幸车祸,辞世于台北仁爱医院。 先生书法得力家学渊源,稚童之龄便熟悉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和南通张寄直先生法帖;十三岁开始操刀治印,至此书印双艺不离于身。其各种书体均有表现,篆尚古意、隶重汉唐、楷行博采多家,作品卓然出众,风格不刻意求其外像苍朴,而以内蕴深厚取胜。此外,他认为下笔以思考第一、经验第二,要求书者体察各书体特色,切勿以为勤书善写便可达到高超,即是书法的标竿是练习与不断的自我反省。先生如是书不过一技,立品第一,堪为书家终身标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