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岑
李石岑(1892年—1934年10月29日),原名李邦藩,字石岑,中国现代哲学家,曾在中国公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
生平
编辑他出生于湖南醴陵,五岁就读私塾,后来进入长沙湖南优级师范理化科,1912年前往日本日本,次年入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他本来尊奉儒家思想,以曾国藩为楷模,但在日本开始对儒家产生怀疑,并转而研究西方哲学。1915年,他在东京发起“学术研究会”,同年5月6日出版《民铎》。他利用杂志抨击袁世凯复辟和日本帝国主义,杂志因而遭日本政府封禁。[1]
1919年[2](一说为1918[1]),李石岑回国,继续主编《民铎》,同时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主编《教育杂志》。此外,他还曾一度兼任《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主笔,并在一些大学里兼职教授哲学。他认同五四运动,支持打倒孔家店,但也觉得五四运动存在很多问题,其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之浅薄”,各地学生但知救国,不通学问。他因此主张“学术救国”,通过《民铎》的“尼采专号”、“柏格森专号”、“进化论专号”等介绍西方哲学。[1]
1920年10月,他随伯特兰·罗素、约翰·杜威、章太炎、蔡元培等到湖南讲学,继续介绍西方哲学。1928年夏,他赴法、英、德研究西方哲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作品,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
两年后,李石岑返回上海,在大学任教。“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大学停课,他应邀前往中山大学任教,但1933年秋天又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的暨南大学任教。[1]
李石岑于1934年10月29日去世。[1]
思想
编辑李石岑是中国最早接触到尼采思想的学者,并由他引发了中国第一次“尼采热”[3]。他“言必称尼采”,认为尼采的权力意志有一种“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活力,是中国人所需要的,他曾说:“我们目前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在于打破中国人的固有观念,这便是改变中国人的因袭性而代之以创造性。[1]
作品
编辑- 《中国哲学十讲》
- 《人生哲学》
- 《希腊三大哲学家》
- 《现代哲学小引》
- 《哲学概论》
- 《新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