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经济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国家一样,同为计划经济体系。国家规定生产目标、价格和资源分配,生产设备几乎都是国营。1970年代之前,东德是共产主义世界中最为安定的经济体[5][6]。1972年后,东德政府对民间的经济活动严加限制[7]。战后苏联自东德拆除了众多工厂,搬走了大量机械。加上东德统一社会党(德国共产党)被苏联要求不得亲近西欧和美国,因此未加入马歇尔计划[8]。并且德国的大部分煤炭和铁矿资源也集中在西德。至此从1951年开始,东德实施了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资料显示,1989年时,东德人的实际收入只有西德的不到三分之一[9]或者比西德少约100到2000美元/年,尽管数据不一,但公认东德的实际生活水平低于西德,尤其在商品供应和品质方面。虽然如此,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间,东德经济明显成长(7%增长率)。各种消费品得到普及,并在西德废除配给制后4年左右废除配给制[10],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但部分地区由于矿产、接受西德垃圾等原因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因为苏联驻扎军队频繁演习而遭受噪声污染)。东德公民享有东方集团最高的生活水准,并且东德被视为重要先进国之一(十大工业国之一)。从70年代直到在80年代末期,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慢,1989年仅为2.7%(1985年为4.5%~5%,为东德80年代中较高发展的一年),1990年,东德政治随大选而来的政党更迭风云突变,后并入联邦德国,东德随之成为历史名词,其原人民企业也被较先进的西德企业所取代,虽然西德采用团结税等政策来建设较落后的东德,但成效今天(2014年)仅仅使东德经济成为全德国平均水平的八成左右(全德国,包括原东德地区的平均值),因此出现居民怀念东德时期的生活现象,被称为Ostalgie,04年这种现象最为明显。
货币 | 东德马克 (DDM)[1] |
---|---|
财政年度 | 1月1日 – 12月31日[1] |
贸易组织 | 经济互助委员会等[1] |
统计数据 | |
GDP | PPP:$2072亿 (1988,ppp&gnp) [2],因东欧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政治动荡等发展减缓。 |
GDP增长率 | 1.8% (1988) |
人均GDP | PPP:$12500或9679 (33th) (1988年、1990年)[3] |
低 | |
劳动力 | 8,960,000 (35th) (1990年数据)[4] |
主要产业 | 汽车、化工、重工业、电子、食品加工、林木业、采矿、国防 (1980 est.)[1] |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数据单位均为美元。 |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存档副本.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 ^ GDP - Million 1990. CIA Factbook. 1991 [June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9).
- ^ GDP Per Capita 1991. CIA Factbook. 1992 [June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 Labor Force 1991. CIA Factbook. 1992 [June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Maria Haendcke-Hoppe: Privatwirtschaft in der DDR. Geschichte-Struktur-Bedeutung. In: FS-Analysen 1 (1982)
- ^ André Steiner|: Re-Kapitalisierung oder Sozialisierung? Die privaten und halbstaatlichen Betriebe in der DDR-Wirtschaftsreform der sechziger Jahre
- ^ Monika Kaiser: 1972 – Knockout für den Mittelstand. Zum Wirken von SED, CDU, LDPD und NDPD für die Verstaatlichung der Klein- und Mittelbetriebe, Berlin 1990.
- ^ Hans-Ulrich Wehler: Deutsche Gesellschaftsgeschichte. Bd. 5: Von der Gründung der beiden deutschen Staaten bis zur Vereinigung 1949–1990. C.H. Beck, München 2008, S. 91–95.
- ^ Hans-Werner Sinn: Kaltstart – Volkswirtschaftliche Aspekte der deutschen Vereinigung. 2. Aufl., Mohr Siebeck, Tübingen 1992, S. 9.
- ^ Informationen zur politischen Bildung Nr. 312/2011, S. 47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