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重定向自柳孜运河遗址

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遗迹[1][2]

柳孜运河遗址
世界遗产
官方名称Canal Site at Liuzi(英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文化:(i)(ii)(iii)(iv)(vi)
参考编码1443bis-006
登录年份2014年(第38届会议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
分类古遗址
时代
编号5-0048-1-048
认定时间2001年6月25日

2001年,以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之名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以柳孜运河遗址之名成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遗址历史

编辑

自汉代开始,柳孜村所在为商贸繁荣的大镇。宋朝时,为“大宋保静军临涣县柳孜镇”。当地留存的“隋堤”,民间认为是通济渠,但无实物证据[1][2]

1979年至1981年,邻近的宿县文物工作组(今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在宿县开展文物征集,是为安徽运河考古的起始。1984年,中国唐史学会组织“隋唐大运河综合科研考察团”开展隋唐大运河学术考察,重点是宿州、濉溪地区。期间,曾在柳孜村做相关考察[1]

1999年年初,安徽省改造303省道,线路穿过柳孜村。在前期改造工程中,考古人员陆续发现文物线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安徽省文物局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于当年5月进驻柳孜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地点选择在古运河故道的南侧,面积共900余平方米。发现一处宋代石构台体、8条唐代及唐代以前的沉船、木构建筑,以及大量唐宋时期全国20余座窑口的陶瓷器文物。此次考古发掘,解决通济渠流经地点和线路的问题。同年,以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之名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2]

1999年发掘的宋代石构台体东西长14.3米、南北宽9米、高5.5米,最初被认为是码头遗址。2001年,以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之名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006年,京杭大运河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大运河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柳孜运河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中国政府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2011年,柳孜运河遗址列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的立即列入项目[1]

2012年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1],柳孜运河遗址开始第二次考古发掘[3]。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等机构人员组成考古队。2012年2月下旬开始野外发掘,同年完成大部分发掘工作。2013年6月底,发掘工作结束。发掘面积1997.5平方米[1]。发现运河北侧宋代石构台体、金代跨河驿道和宋代“木岸狭河”等遗存,出土残木船1条,以及大量的陶瓷器、石器、钱币等遗物[3]。此次发现的第二座宋代石构台体,推翻原有的码头说。这两座石筑台体被认为是运河上木桥桥墩遗迹。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上万件可复原的文物,数以万计的瓷器残片。出土文物反映出柳孜镇在唐宋时期为进行瓷器贸易的“草市”[1]

2014年6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柳孜运河遗址为其组成部分[1]。遗址所在的柳孜村建设有中国大运河柳孜文化园。出土的陶瓷器则在淮北市博物馆展出,其中一件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抱鞠童瓷塑被称为淮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24年时,遗址因进行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建设,处于回填状态。遗址保护大棚由东南大学设计,建筑面积5575.2平方米,预计于2024年年底完工,2025年5月向公众开放[4]

注释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网站. 2021-07-27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信息采集:徐阳光. 淮北柳孜运河桥梁遗址:揭开古运河流经之谜. 洛阳市文物局网站. 2021-07-26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简体中文). 
  3. ^ 3.0 3.1 柳孜遗风在运河. 大运河遗产网,来源:中安在线. 2013-05-17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简体中文). 
  4. ^ 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 许大鹏,郑皓月 , 编.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大运河淮北段:昔日绘盛景 一脉传古今. 央广网,来源:安徽网. 2024-06-30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