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石螈属

生活在泥盆纪晚期的一支坚头类四足动物
(重定向自棘石螈属

棘被螈(属)[1]学名Acanthostega)又名棘螈棘鱼石螈,一支已灭绝坚头类动物,约在 3.65 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出现,是最早具有明显四肢的脊椎动物,也是水生肉鳍鱼类和陆生四足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2]

棘被螈属
化石时期:365 Ma
泥盆纪晚期
250px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演化支 始四足类 Eotetrapodiformes
演化支 希望螈类 Elpistostegalia
演化支 坚头类 Stegocephalia
科: 棘石螈科 Acanthostegidae
属: 棘石螈属 Acanthostega
模式种
古氏棘螈 Acanthostega gunnari
Jarvik, 1952

棘被螈的化石保存完好,最早由瑞典古生物学家古纳尔·塞韦-瑟德贝里瑞典语Gunnar Säve-Söderbergh埃里克·亚尔维克瑞典语Erik Jarvik在1933年发现一些头颅骨碎片,而最著名的是1987年詹妮弗·克拉克格陵兰东部发现的标本。

主要特征

编辑

棘被螈体长约 60 厘米,每只脚上有八趾,趾间有蹼,没有腕,并不适合行走陆地。棘被螈的肩膀及前肢很像鱼类的。前脚在肘位不能向前弯曲,不能形成承力的姿态,故似乎较适合在水中划动或握着水中植物。它有肺部,但肋骨太短,不能支撑胸腔离开水面。它们也有,是在内侧及像鱼类般覆盖着,而不像两栖类般外露的。[2]

故此古生物学家推测棘被螈可能是生活在浅水沼泽中,而四肢演化来其他非行走的用途。詹妮弗·克拉克(Jennifer A. Clack)解释棘被螈是演化自从未离开海洋的鱼类,四足动物后来衍生了对陆地生活非常有用的特征,而非以往推测的在陆地上拖行身体再演化出四肢。在棘被螈生存的时期,落叶植物开始滋生及每年落下叶子到水中,吸引了细小的猎物到来。克拉克指在棘被螈的下颌中,小数较大的牙齿在外列,细小的牙齿则在内列;在鱼类的颌中,大量细小的牙齿在外列,两颗尖牙及一些细小的牙齿则在内列。她认为这种改变可能是因早期的四足动物从水中摄食改为在水上或陆地摄食有关。[2]

根据棘被螈头颅骨的骨缝形态进行的研究发现,棘被螈可能是直接在或近水边咬住猎物。在与鱼类的头颅骨比较下,发现棘被螈像陆上动物般直接咬住猎物。这个研究结果显示棘被螈是适应了陆地摄食的,进一步支持了陆地摄食是由水中动物开始的假说。[3]

棘被螈是泥盆纪晚期大量形成的物种之一。它始于纯水中的肉鳍鱼类,并由有较强呼吸能力、颈部肌肉支援头部运动及以鳍来支撑身体的物种继承。[2]这些特征都在早期的提塔利克鱼鱼石螈中可以见到。[2]

 
棘被螈的复原图
 
棘被螈的化石
 
棘被螈的头骨化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棘被螈(屬) Acanthostega. 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2. ^ 2.0 2.1 2.2 2.3 2.4 Jennifer A. Clack. Getting a Leg Up on Land. Scientific American. Nov 21, 2005 [200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8). 
  3. ^ Molly J. Markey and Charles R. Marshall. Terrestrial-style feeding in a very early aquatic tetrapod is supported by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uture morphology. PNAS. 2007-04-16 [200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