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约1023年—约1092年),字次公,北宋无为(今安徽庐江县)人。

生卒年不详。[1]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元丰年间,授官太常数任,[2]“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祐三年(1088年),为礼部员外郎,[3]出守润州(今江苏镇江)州官,不久改任两浙提点刑狱,卒于官。好禅宗,深信西方净土,曾从天衣禅师游。晚年常画丈六弥陀尊像,随行供养观念。寿终时,“感佛来迎,端坐而化。”[4]得年七十。[5]南宋赵士㼄辑其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

注释 编辑

  1. ^ 杨杰之生卒年未见于《宋史》,史传仅言其七十卒。杨杰于元祐三年(1088)知润州,而其〈润州到任谢太皇太后表〉说自己“已见耆年”,可知当时已年过六十。元祐五年(1090年)三月,杨杰尚撰有〈杨氏世谱序〉。又《长编》卷四六七载:“ (元祐六年十月庚辰)徐王府侍讲孙路、礼部员外郎杨杰两易其任。”元祐六年(1091)杨杰应该是年近七十,或卒于次年。可参考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页297-298。
  2. ^ 杨杰〈润州到任谢皇帝表〉云:“臣少起农耕,长从科举,策名清世,垂三十年,备员太常,连六七任。”
  3. ^ 《乾隆镇江府志》卷23〈知润州军事〉云:“杨杰,字次公,无为人。举进士。元祐三年,以礼部员外郎任。”
  4. ^ 《乐邦文类》卷三〈大宋无为子杨提刑传〉据称出自苏轼之手笔,但此文不见于苏轼文集。
  5. ^ 东都事略》卷115〈杨杰〉云:“杨杰,字次公,无为人也。少有名于时,举进士,元丰中官太常者连数任,一时礼文之事,杰与讨论。尝奏请四后升祔,以为孝惠贺后、淑德尹后、章怀潘后,皆祖宗首纳之后,而孝章宋后,尝母仪天下,升祔之礼,久而未讲,谓宜因慈圣光献崇配之日,升四后神主祔于祖宗祏室,断天下之大疑,正宗庙之大法。由是四后始得升祔。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杰自号无为子,有文集十五卷行于世。”

参考书目 编辑

  • 宋史》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
  • 蔡荣婷:〈大足石刻杨次公证道牧牛颂析论〉,《佛教文学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法鼓文化,1988。
  • 黄启江:〈北宋居士杨杰与佛教──兼补《宋史》杨杰本传之缺〉,《汉学研究》21.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