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程(16世纪—17世纪),思履陕西汉中府西乡县[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杨学程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副榜,授蒲城教谕,勤于教授学生,天启二年(1622年)升任壶关知县[2],为政明敏而廉洁,改建文庙学宫,教导士子孜孜不倦,又改革仓役便民[3]

崇祯年间杨学程改任永宁知州,处事明察,让吏民畏服,擢官成都同知[4];十年(1637年)饥荒时,他在家乡捐粮救活万人,死后入祀乡贤祠和永宁州名宦祠[1]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康熙《西乡县志·卷四·秩官志》:进士……杨学程,万历癸丑会试副榜,历官湖广长沙府知府,入乡贤。……举人……杨学程,万历壬子科乡魁,见进士……乡贤……杨学程,性端方,乐善好施,由乡荐授广文,历秩方面节操廉洁,诰赠奉直大夫。崇祯十年大饥,施米济活万人,为当代所罕见,至今犹啧啧人口,康熙二十年入祀。
  2. ^ 咸丰《同州府志·卷二十七·良吏传上》:杨学程,西乡人,持躬端方,蒲城教谕,延士课艺,勤于奉公,升壶关知县。
  3. ^ 道光《壶关县志·卷五·官师志》:杨学程,陕西西乡进士【乙榜】,天启二年任,莅政明敏,持己谦洁,拓文庙学宫,诱诲士林孜孜不倦,市里阛门员皆为改观,革仓役之累,民永便之。
  4. ^ 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九十二·名宦十》:杨学程,陜西汉中人,崇祯间以举人任永宁州知州,天资明敏,遇事洞见本末,吏民畏服,后擢成都同知去,民立祠祀焉。

参考文献

编辑
  • 康熙《西乡县志》·卷四·秩官志
  • 咸丰《同州府志》·卷二十七·良吏传上
  • 道光《壶关县志》·卷五·官师志
  • 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九十二·名宦十
官衔
前任:
杨欲仁
明朝蒲城县教谕
万历年间
继任:
孙克明
前任:
智健
明朝壶关县知县
1622年-1624年
继任:
衡佳际
未知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姚九万
明朝山西永宁州知州
1632年-1639年
继任:
仇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