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鱼属
(重定向自楚雄魚)
楚雄鱼属(属名:Chuhsiungichthys),是生存于白垩纪时期的乞丐鱼目鱼类,已知生活在当时中国云南和日本九州的淡水水域中。属名意思是“楚雄的鱼”,因为化石最初发现地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楚雄县(今楚雄市)[1]。
楚雄鱼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至中后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乞丐鱼目 Ichthyodectiformes |
科: | †楚雄鱼科 Chuhsiungichthyidae |
属: | †楚雄鱼属 Chuhsiungichthys Lew, 1974 |
模式种 | |
苍岭楚雄鱼 Chuhsiungichthys tsanglingensis[1] Lew, 1974
| |
其他物种 | |
见内文 |
分类学
编辑楚雄鱼原本在被发表时被认为是宝刀鱼科的早期真骨鱼类,当时就已被认为和被归类到同一科的中鲚鱼属(Mesoclupea)有一定的关系[1]。20 年后,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与人类历史博物馆(北九州市立いのちのたび博物館, KMNH)的鱼类学家薮本美孝在发表另外两种体型较大的楚雄鱼的同时,也将楚雄鱼属和中鲚鱼属重新归类至乞丐鱼目,并发表了楚雄鱼科这个新的分类阶层,此外在发表文献中他也重申了“楚雄鱼属和中鲚鱼属有很接近的关系”这个说法[2]。
种
编辑- 苍岭楚雄鱼 Chuhsiungichthys tsanglingensis Lew, 1974
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楚雄市罗苴美村附近地区的江底河组下部(Jiangdihe Formation,白垩纪后期)。全长 5~14 公分[2],身体大致呈纺锤状。牙齿呈纤细的圆锥形,上颌骨可能没有牙齿。胸鳍大而位低;背鳍和臀鳍的前端尖锐,尾鳍有明显的分叉[1]。
发现于日本九州岛北九州市的千石组(Sengoku Formation,白垩纪早期)。全长约 16~17 公分,身体大致呈纺锤状。背鳍较宽大也较长,臀鳍基长(长度约是背鳍基的 1.3 倍),背鳍和臀鳍的前端较钝,尾鳍也具有明显的分叉。种名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地质学家柳田寿一,感谢他在研究期间所提供的建议[2]。
- 日本楚雄鱼 Chuhsiungichthys japonicus Yabumoto, 1994
发现于日本九州岛北九州市的若宫组上部(Wakamiya Formation,白垩纪早期)。全长约 21~22 公分,和其他种比起身形比较深厚。化石标本比较不完整(尤其是头部)。胸鳍短小;背鳍大,基部长,起点明显在臀鳍的起点之前,尾鳍有分叉[2]。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刘智成. "云南楚雄一白垩纪真骨鱼化石" (PDF).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74, 12 (4): pp.249–256, pl.I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17).
- ^ 2.0 2.1 2.2 2.3 2.4 Yoshitaka Yabumoto. "Early Cretaceous Freshwater Fish Fauna in Kyushu, Japan" (PDF). Bulletin of Kitakyushu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94, 13: 107–254(130–14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