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念曾(英语:Danny Yung,1943年11月),香港艺术家,以创立艺术团体“进念‧十二面体”及其主张之实验艺术而闻名。

荣念曾
英文名Danny Yung
出生1943年11月
 中国上海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上海
语言粤语英语国语
教育程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建筑系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城市规划硕士
母校九龙华仁书院小学部
德明中学
职业艺术家
活跃时期1970年至今
奖项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家年奖(戏剧)
2015年
杰出艺术贡献奖
第16届香港艺术发展奖 2022年

背景 编辑

荣念曾1943年生于上海,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1949年毕业于德贞幼稚园[1],后入读九龙华仁书院小学部,1961年毕业于德明中学中六年级[2]。十七岁负笈美国,先后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建筑系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分别获得建筑学士及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毕业后曾留美从事相关工作[3]。回港后积极投入漫画[3]剧场电影、摄影[4]视觉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创作,于1982年成立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被称为香港的“文化教父”[5]

在创作艺术之外,荣念曾于1980年代初加入丽的电视,任职制作部节目发展经理[6][7][8]

推动实验艺术 编辑

荣念曾是新类型艺术倡导者,香港及邻近地区最有影响力艺术家之一。七十年代来自纽约回港后不久,于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其首个个人漫画展,并于开幕当天上演其首个结构主义剧场作品《破纪录一号》。由1980至81年间三个月内,他于艺术中心分四部分发表了首个戏剧系列《中国旅程》。1981年稍后,他获香港话剧团邀约,与王守谦联联合编导演《大路》。次年他于美国旧金山参与著名华裔导演王颖电影《点心》之制作,担任监制及美术指导。同年参与创立剧团“进念‧二十面体”。

在过往三十多年,荣念曾不断以舞台为交流平台,广邀知名艺术家以及喜好剧场艺术的年轻朋友,共同探索戏剧,实验舞台空间时间,并于欧、美、亚的不同空间发表创作。过程中启发了不少人士,亦为香港的文化艺术开拓了国际视野及带来不少可能性。

自1982年至今,荣氏策划、制作及导演的作品已逾百部,其中包括进念首个剧目:《中国旅程之五—香港台北》,首演于台北第一届华文戏剧节;其后有《百年孤独》系列、《列女传》系列、《鸦片战争》系列、《中国旅程》系列、《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系列、《二三事》系列及《实验传统》系列等。

进念创团不久即引起海外注目,收到世界各地的演出邀请,至今演出过的城市有台北、新加坡、布鲁塞尔、克拉科夫、东京、伦敦、纽约、黄温泉市、费城、慕尼克、柏林、鹿特丹、奥斯陆等城市。而荣念曾亦不断获邀至不同地方作演讲及工作坊,包括首尔、东京、冲绳、北京、南京、上海、台北、星加坡、伦敦、布鲁塞尔、慕尼克、柏林、里斯本、纽约、费城、洛杉矶及温哥华等。 2010年他应“日本舞台剧第一人”佐藤信之邀,与其联合执导一出演绎中日文化交融的舞台剧《朱鹮的故事》,上海世博期间于日本国家馆演出超过六千场次,吸引接近三百万名观众。

倡议新艺术形式 编辑

荣氏一向强调辩证思维,其对传统剧场的形式和内容的质疑[9],对既有制度、价值观的挑战,对政治、社会及文化现象的尖锐批判,向被视为富争议性、挑战性、颠覆性,甚至曾被传媒曲指为“煽动群众”;加上殖民时期官方的保守态度,早期曾引起过不少风波,有关当局更曾借机收紧对戏剧界的管制;但与此同时不少本地及海外学者、传媒及观众均对荣氏的作品极具赞誉,纷纷以进念作为讨论及研究课题,久而久之于艺坛及评论界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艺术上不同的试炼,荣氏近年渐转向思考传统表演艺术的承传。2008年他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的西游经历启发,创作了思考传统艺术的创新及文化交流制度的《荒山泪》,获国际剧协(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颁发Music Theatre NOW殊荣。近年荣念曾继续发展“实验传统”系列,探索传统表演艺术与当代戏剧舞台的碰撞,创作出《夜奔》、《舞台姊妹》、《灵戏》、《拍案惊奇》等作品。荣氏更致力于建立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网络,于2011年策划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ICH表演艺术论坛”。

除舞台外,荣氏亦广泛涉猎于电影、录像、装置及漫画。其实验电影、录像及装置作品,曾于东京、纽约、洛杉矶、爱丁堡、伦敦、柏林及悉尼展出。他曾策划多个录像节目,于多个本地及海外录像比赛中担任评判,亦是多个国际电影及录像艺术节的顾问。

视觉艺术方面,荣氏于 1994年创作了《星》,一颗高12米、钢材制造、倾斜了的星,矗立于尖沙咀文化中心海旁,作为当年香港艺术节重头戏一部分 --《中国旅程之八—哩度哩度过渡过渡》。1998年,装置作品《中国礼品》获纽约亚洲协会选入INSIDE、OUT: New Chinese Art巡回展,与全球六十多名华人视觉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在1998至2000年间巡回展出于美洲及亚洲多个重要艺术场馆。他于2003及2011年先后于香港1a艺术空间举行了“树.人”及“寻找新中国”个人视艺作品展。

策动文化交流 编辑

为推动香港与各地文化的交流,荣氏于1996年创立香港当代文化中心,积极主办国际文化论坛及研讨会及交流活动。荣氏现为中心主席。自1997年起,荣氏参与了多个重要文化网络的建立,包括亚洲艺术网络、亚太表现艺术网络、上海-香港-深圳-台北城市文化交流会议及世界文化论坛联盟。此外,他是国际文化多样性网络前任联合主席,亦是亚洲基金会及组织会董事及香港地区组织的主席,主力推动亚洲地区的第三部门发展。

1997年他与与歌德学院联合策划了于慕尼黑举行的香港艺术节,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艺术活动。次年,他又参与策划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媒体艺术节。2000年又策动了分别于柏林及香港举行、为期11周的香港柏林当代文化节,邀请了近千位来自35个不同亚欧城市的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参与。2001年,荣氏在纽约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策划成立每三年一次的世界文化论坛(World Culture Forum) 董事局,并为七名董事之一,策划了2003年12月举行第一届全球五千文化界精英聚会的世界文化论坛。

荣氏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团国际顾问、世界文化论坛亚太区联盟董事局主席、香港—台北—深圳—上海城市文化交流会议主席、亚洲艺术网络主席及亚太表演艺术网络副主席。

德国联邦总统于2009年将象征对德国有特殊贡献的“联邦十字丝带勋章”颁赠予荣氏,以表扬其推动香港—德国两地交流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

2017年,荣念曾应邀担任访问艺术家,分别前往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和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与当地艺术家和学生发展一桌二椅新作品。

2018-2019年,召集人荣念曾和胡恩威主催的“香港_带_路城市文化交流会议”,结合半官方组织和民间团体,由政府资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城市合作及伙伴关系,长远更发展成智库形式的网络组织。获三十个一带一路和欧亚城市热烈响应。荣念曾联同多位一带一路表演艺术大师,创作一连串跨文化实验《一桌二椅》演出及培训工作坊。

推动艺文政策发展 编辑

荣氏一向关注香港以至于整个亚太地区的艺文发展,目前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中华创意产业论坛召集人及香港设计委员会成员。自1987年始,其所策划的香港文化政策研究小组开始就香港政府的文化艺术政策,进行系统讨论及作出独立研究,曾发表一系列具影响力的报告—《寻找文化政策》,开创了本地的独立文化艺术研究,推动了港府对本地艺术文化政策作出检讨。

1993年,荣氏获委任为香港艺术发展局创局成员。艺发局于1995年正式成为法定团体,在荣氏的倡议下,艺发局定立了一半委员由艺术范畴推选的制度,亦制定了首五年计划。荣氏是当时是艺术教育小组创组主席,2000年再获委任为该局委员。

荣氏曾经担任政府中央政策组的非全职顾问,负责就创意教育、创意经济、创意城市以及创意交流等事项的向政府提供意见。并于2010-2013年期间担任香港设计中心董事。

关注创意教育 编辑

荣念曾在1996至2000年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的艺术指导,每年策划近100项艺术文化活动,并创办了艺术家驻校计划,邀请了高行健、Meredith Monk等当代艺术名家到校与师生交流。

荣氏是香港兆基创意书院的校董,亦是多间本地大学的顾问,包括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以及香港城市大学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荣誉文学士课程。荣氏并于2013年成为香港演艺学院首位“院长推荐艺术大师(戏剧)”。

三十年来,不管是进念‧二十面体的剧场作品及各种艺术的展现、香港文化艺术及社会政策的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网络的发展,以致青年教育的规划推进,荣氏都不遗余力,其背后最大的力量,就是对推动评议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坚持。

天天向上 编辑

 
“天天向上”创意工作坊

“天天向上”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寄语当时的小朋友的成语。1979年,荣念曾以“天天向上”为题,于香港艺术中心展出概念漫画。漫画主角“天天”是一个穿短袖衬衫和长裤子,梳平头装的小男孩,常常以往上看、往上指的姿态出现。“天天向上”漫画系列都没有文字,所有“思考泡泡”和“对话框框”都是空白的。

荣念曾创作的“天天向上”概念漫画及塑像曾于香港、上海、北京、台北、新加坡、东京、安亚伯及巴黎展出,2010年于北京展出时更特别展出一身高6米的“天天”,竖立于场馆外。2008年,他获委托创作大型漫画人像雕塑天天向上,矗立于台北新舞台巷上,作为台北新舞台的新地标。2010年与香港设计中心合作“香港:创意生态 ─ 商机、生活、创意”展览,让64位香港设计师各自于半米高的“天天”塑像上自由发挥,作为香港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节目的一部分。2011年他又与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Vivienne Tam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天天向上”为主题的时尚休闲服。系列邀请了香港兆基创意书院的学生参与设计,从而鼓励青年人发挥创意。

“天天向上”社区校园创意拓展计划于2012年举行,通过社区巡回展览、社区校园创意工作坊及年结互动创作展览三大部分,将“天天”发展为跨界互动创作的平台期间共有数千名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天天向上”塑像创作。2012年4﹣6月期间,进念以“天天向上”开展一系列“社区校园创意拓展计划”活动,在全港四十多所学校举办创意工作坊,将有二千名中、小学生参与“天天向上”塑像创作。

2008年,台湾台北市信义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总行旁新舞台巷的“天天向上”标志也是荣念曾的作品。

《天天向上入门须知 — 荣念曾竹棚花牌装置》2014年荣氏应美国史密森尼学会邀请而制作,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展出。作品主要由竹枝建成阔三十五米、高十米、深六米的大型城门,包括一千二百个竹筒风铃和九十面天天旗帜;结合岭南传统戏棚工艺、香港当代艺术实验思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上作深层次的突破。

2016年,“天天向上”以 Blank Boy Canvas 作号召,先后到美国中西岸与艺术家和学生 建筑跨地域创意桥梁。 “天天向上”跨界创作、学生工作坊和展览︰芝加哥 11-25/4/2016、旧金山 19/5-4/6/2016、洛杉矶 9-16/8/2016。

《天天花炮 落区艺术 主题展览》2016年11月至12月,“天天向上”以花炮、花牌为题,冲破传统的形式,由30呎高的花炮以及各种形式的花牌组成,融入“天天向上”原创人荣念曾创作的“天天”塑像,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的空间向市民展示。

2017年4月至5月“天天向上”展览在温哥华Nelson Square举行。

2017年7月至8月,“天天向上”展览在新加坡Raffles City举行。

2018年3月至6月 “天天向上特展”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举行。

2019年3月至4月"Tian Tian Xiang Shang: Art Is Learning, Learning Is Arts展览"在泰国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ngkok Art & Culture Centrre)举行。

2019年9月至10月,“天天向上”艺术展于香港中港城平台举行。

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天天向上”于香港文化博物馆“实验实验展 荣念曾创作50年”展览中展出。

实验实验展 荣念曾创作50年 编辑

实验实验展 荣念曾创作50年

X-Xperimenting Exhibition Danny Yung 50 Year Creations

是次展览是荣氏经典创作的重塑与延伸,包括曾在香港及柏林展出的《录像圈》、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展出的《天天向上》大型竹棚花牌装置、在欧美亚洲创作及展出的《天天向上》概念漫画及塑像。著名设计师刘小康、进念•二十面体的联合艺术总监暨首席执行官胡恩威及国际交流总监黄裕伟担任是次展览的客席策展人,向观众介绍荣氏多年来在跨媒体及实验艺术、视觉及表演艺术、艺术评论、文化倡导、传统工艺保育及发展等方面的视野和贡献。

香港文化博物馆 一楼专题展览馆一及二、庭院及回廊 2021年11月17日 – 2022年3月14日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进念•二十面体联合主办 香港文化博物馆及进念•二十面体联合筹划

剧场作品 编辑

  • 惊梦(2022波兰波兰乐斯拉夫、波兰格但斯克、曼谷)波兰跨维度国际艺术节2022开幕节目
  • 审判2021 (2021)
  • 惊梦二三事 (2021)
  • 庚子惊梦 (2020)
  • 一路惊梦 (2019新加坡)避难阶段联合制作
  • 寻梦 (2019印尼) Didik Nini Thowok联合制作
  • 惊梦:凡尔赛宫的旧事(2019)
  • 寻找新中国 (2019)
  • 潘迪华音乐旅情演唱会(2019) 联合艺术总监︰荣念曾、胡恩威
  • 惊梦(2018)
  • 天宫(2018)
  • 看不见的城市/拾日谭(2017)
  • 夜奔(2017)
  • 东行纪︰一桌二椅 - 欧亚跨文化交流演出(2017)
  • 香港_带_路2017─ 一桌二椅演出(2017)
  • 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2016香港)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荣念曾实验剧场秘笈:六震六荡 (2016)
  • 看不见的城市 (2015)
  • 操场︰荣念曾实验剧场 (2015)
  • 夜奔(2015) 德国汉诺威国际艺术节2015开幕节目
  • 备忘录 (2014)
  • 观天 (2014)
  • 朱鹮国际艺术节《一桌二椅》(2014上海)
  • 朱鹮信件#2︰坐井(2013 南京)
  • 拍案惊奇 惊奇三坐井(2013)
  • 拍案惊奇 惊奇二无边(2013)
  • 拍案惊奇 惊奇一大梦(2013)
  • 看不见的城市(2013) 香港演艺学院院长推荐艺术大师计划
  • 向宝崑致敬- 四段回应《老九》的小品(2013 新加坡)荣念曾、李六乙、李宇梁、李宝春联合编导
  • 舞台姊妹(2012)
  • 夜奔(2012)
  • 灵戏(2012 东京、新加坡) 荣念曾、 佐藤信联合编导
  • 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2012新加坡)
  • 灵戏 (2011) 荣念曾、佐藤信联合编导
  • 百年之孤寂10.0文化大革命 (2011)
  • 国际崑能研究论坛演出 《致敬》(2011) 荣念曾、 佐藤信联合编导
  • 夜奔 (2011台北)
  • 夜奔(2010 横槟)
  • 舞台姊妹(2010)
  • 夜奔(2010香港、新加坡及上海)
  • 荒山泪(2009鹿特丹、横槟)
  • 录鬼簿(2009)
  • 荒山泪 (2009 新加坡)
  • 西游荒山泪(2008)
  • 挑滑车‧洁本 (2006)
  • 挑滑车(2006新加坡)荣念曾、周龙联合编导
  • 实验中国传统戏曲(2005)–《诸神会I: 实验中国 - 群英会》、《诸神会II: 杂种实验》、《诸神会III: 挑滑车》
  • 夜奔(2004 挪威) 荣念曾、柯军联合编导
  • 浮士德 vs 浮士德 (2004) 荣念曾、柯军、松岛诚联合编导
  • “寻找新中国、新香港 - 中港实验戏剧发展交流计划”(2004上海、南京及深圳)
  • 《独当一面》实验中国传统剧场交流计划 (2004台北)荣念曾、吴兴国联合编导
  • “寻找新中国、新香港 - 中港实验戏剧发展交流计划” 香港首演(2004)
  • 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2004新加坡)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2003东京)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我爱宋词之好风如水 (2003)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寻找新中国(郑和的后代) (2003)
  • 寻找新中国(太监)(2002 新加坡)
  • 多媒体独脚戏系列-实验中国传统戏曲(2002)荣念曾、田蔓莎、石小梅、吴兴国、周龙、赵志刚联合编导
  • 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2002)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四大发明(2000柏林)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录像圈”装置演出 (2000)
  • 一桌两椅 (旅程2000)(2000香港及柏林)
  • 华丽缘 (旅程2000) (香港及里斯本)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实验莎士比亚-李尔王(2000) 荣念曾、杨德昌、孟京辉、赖声川联合编导
  • 四大发明(1999) 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中国)旅程九九(1999香港及澳门)荣念曾、孟京辉、魏瑛娟、陈炳钊、李锐俊联合编导
  • 魔笛(1998)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石头记备忘录(1998) 纽约
  • 中国旅程九八(1998) 荣念曾、张平、赖声川、林奕华、王景生、张献、邱金海、蔡明亮、黄柏武、魏瑛娟联合编导
  • 这是一张椅子(1997北京、1998冲绳)
  • 石头再现记(1997)荣念曾、胡恩威联合编导
  • 山海经﹣老舍之殁(1997德国慕尼黑)
  • 舞照跳九七(1997) 荣念曾、郑志锐、黎达荣、林奕华、潘宝如、王鋆燊、黄大徽、杨志谷联合编导
  • 山海经(1997台北)
  • 中国旅程1997 (1997香港及伦敦) 荣念曾、关锦鹏、林奕华、李国修、李六乙、杨德昌联合编导
  • “草迷宫 ”水月镜花(1996 东京) 荣念曾、小池博史联合编导
  • 录鬼簿(1996)
  • 山海经-老舍之殁(1996东京及香港)
  • 断章记(1995) 荣念曾、林奕华 、 刘泽源 、胡恩威联合编导
  • 香港九五二三事(1995)
  • 沙田雷雨(1994)
  • 雷雨(1994)
  • 香港二三事(1994比利时)
  • 进念九四出巡-中国旅程之八:哩度哩度过渡过渡( 1994)
  • 审判卡夫卡之拍案惊奇 (1994)
  • 香港二三事(1993)
  • 百年之孤寂第七年-海市蜃楼(1992东京、香港)
  • 香港样板戏 (1991)
  • 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广场 (1991)
  • 列女传(洁本)之刘索拉(1991)
  • 中国旅程七(1990美国黄泉)
  • 百年之孤寂第六年-绝色(1990)
  • 中国(香港)文化深层结构(1990香港、伦敦、纽约)
  • 百年之孤寂第五年-最后光景 (1989日本利贺)
  • 进念运动之现在进行式:运动(三)(1989)
  • 进念运动之现在进行式:运动(二)(1989)
  • 进念运动之现在进行式:运动(一)(1989)
  • 拾日谭-爱在瘟疫蔓延时(1988)
  • 拾月/拾日谭(1988台北)
  • 拾日谭(1988)
  • 百年之孤寂第四年-拾月(1987)
  • 石头记(1987) 荣念曾、林奕华、余伟康联合编导
  • 十九首(1986) 荣念曾、区子强、姚永安联合编导
  • 华丽缘-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1986) 荣念曾、林奕华联合编导
  • 三人行(1986) 荣念曾、黄家智联合编导
  • 创世纪-香港版(1986) 荣念曾、林奕华、王鋆燊联合编导
  • 百年之孤寂第三年-长征(1985)
  • 日出(前、后) (1985)
  • 进念运动(1985)
  • 旧约(1985)
  • 鸦片战争─ 致邓小平的四封信(1984)
  • 列女传 (国语版)─三个女人的一只神话(1984台北)何秀萍、荣念曾联合编导
  • 百年之孤寂第二年-往事与流言(1984台北)
  • 手术表演场一个失忆人的三出悲剧(1984) 荣念曾、王庆锵、林奕华联合编导
  • 列女传新版─三个女人的一只神话(1984)荣念曾、何秀萍、林奕华联合编导
  • 手术表演场(1984) 荣念曾、王庆锵、林奕华联合编导
  • 列女传 (柔板‧如歌的行板、快板) (1983)荣念曾、何秀萍、林奕华联合编导
  • 房(1983) 荣念曾、林奕华、王庆锵联合编导
  • 媒介事件四-"制度" (1982) 荣念曾、沈圣德联合编导
  • 媒介事件三-"个体" (1982) 荣念曾、沈圣德联合编导
  • 百年之孤寂第一年-神奇旅程(1982)
  • 媒介事件二(1982) 荣念曾、沈圣德联合编导
  • 媒介事件一(1982) 荣念曾、沈圣德联合编导
  • 中国旅程之五-香港台北(1982 台北)

奖项 编辑

  • 2022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予“杰出艺术贡献奖”。
  • 2020年凭《庚子惊梦》荣获 IATC(HK)“年度关注作品”。
  • 2019年获珠海国际设计周颁予“珠海设计奖-大湾区设计力”。
  • 201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予“2015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家年奖(戏剧)”。
  • 2014年获授予“福冈亚洲文化奖 — 艺术文化奖”。
  • 2013年获《南方都市报》颁授“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致敬人物奖”。
  • 2009年获德国联邦总统颁发联邦十字丝带勋章。
  • 2008年凭《荒山泪》于国际剧协 (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itute ITI) Music Theatre NOW获奖。

评语 编辑

  • “荣念曾和进念一直以来抱有一个很强的信念,就是实验性…人类的文明能够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去实验。”- 林焕光
  • “荣念曾首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启蒙了我辈许多文化人的思考方式。”- 梁文道
  • “荣念曾华人实验艺术先驱。”文汇报
  • “Powerful critique on emotion, history and technology.”— Richard Engelhardt,UNESCO Regional Advisor for Cultu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德貞中學畢業典禮 副教育司主持頒獎. 华侨日报. 1949-12-11: 12 [2022-04-21]. 
  2. ^ 中文中學會考及格名單. 香港工商日报. 1961-07-19: 12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2). 
  3. ^ 3.0 3.1 榮念曾與沈聖德製作 「媒介事件」演出四次. 华侨日报. 1982-02-25: 16 [2024-02-25]. 
  4. ^ 羅念鴻作品展出 研畫會會友聯展 榮念曾等舉辦「一步影展」. 大公报. 1982-04-22: 6 [2024-02-25]. 
  5. ^ 新浪财经:“香港文化教父荣念曾:舞台没有边缘”2010.10.30[永久失效链接]
  6. ^ 四月麗的人事有變動 張之珏負責製作部 黃森調往負責行政. 华侨日报. 1982-03-22: 26 [2024-02-25]. 
  7. ^ 麗的已安排橋樑作溝通. 华侨日报. 1982-03-19: 30 [2024-02-25]. 
  8. ^ 鍾景輝黃森有默契 工作範圍劃分清楚. 华侨日报. 1982-03-23: 30 [2024-02-25]. 
  9. ^ 刘, 瑞琳. Part 2 旁白.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榮念曾文集+概念漫畫.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7–513. ISBN 978-7-5495-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