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属

(重定向自正并殖属

并殖属(学名:Paragonimus)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斜睾目住胞科的一个。本属物种多达数十个,而且部分物种之下还有亚种,彼此间要分辨也不容易,而当中有多少属于同种异名也说不清。

并殖属
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的虫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纲: 吸虫纲 Trematoda
亚纲: 复殖亚纲 Digenea
目: 斜睾目 Plagiorchiida
科: 并殖科 Paragonimidae
Dollfus,1939
属: 并殖属 Paragonimus
Braun, 1899[1]

见内文

异名[2]
  • 狸殖属 Pagumogonimus

在众多物种当中,较为知名的物种是多种并殖属肺吸虫。部分物种是一些人畜共通传染病的病原体,例如:肺吸虫病。本属物种的第一中间宿主包括有至少54个物种的淡水螺,都属于蟹守螺总科麂眼螺总科[3]。 在人类医学中最突出的物种是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一种源自东亚的感染性肺吸虫。现时本属物种在全世界,已知约9个物种能引起肺吸虫病[4]。这些物种存在于东亚西非北美洲南美洲[4]

形态学

编辑
 
一般肺吸虫的形态学:
AC:腹吸盘
CE: cecum, EB:膀胱
OS:口吸盘,OV:卵巢
TE:睾丸,UT:子宫

本属物种的大小差异颇大,成虫可达15毫米(0.59英寸)长、8毫米(0.31英寸)宽[5]。成虫的体型呈卵形,有刺覆盖厚厚的皮层。虫体前端腹面有口吸盘(oral sucker),腹面中部有腹吸盘(acetabulum),两者大小相似[6],而且皆为圆形、由肌肉组成。腹吸盘比口吸盘稍大,分别约 0.19 mm 至0.12 mm[5]或直径0.75~0.9mm[6]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而在卵巢之后就是睾丸(或精巢)。 受精囊(seminal receptacle)[6]子宫及其中间部分,是一层厚壁终末部分,腹吸盘和卵巢之间[5]

生命周期

编辑

寄生虫一般会经历过两重中间宿主阶段,分别寄生于水生腹足纲物种英语aquatic snail甲壳类动物。当作为终极宿主英语definitive host哺乳类动物进食了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就会受感染。典型的终极宿主有家犬、家猫及人类[6]。人类感染一般是因为进食了未经煮熟淡水螃蟹英语freshwater crab螯虾,而这些水产都感染了寄生虫的囊蚴(metacercariae,即“囊状幼虫[6]),从而将囊蚴吃进体内。在人类的肠道,囊蚴移行至腹部,再钻入肺部。到了肺部,囊蚴开始包囊英语encyst及互相受精。当囊包在肺内破开,虫卵会透过被患者从肺部咳出来,又或再度被吞食,然后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当虫卵再度回到水里,就会孵化成为纤毛幼虫(miracidium)。成功孵化的纤毛幼虫会在水中游泳,直至找到中间宿主为止,一般都是淡水螺。而当这种被感染了的淡水螺被甲壳动物食用,就会转而感染了这只甲壳动物。而当这只受感染的甲壳动物再被终极宿主食用,就完成了这个生命周期。

流行病学

编辑

现时全世界感染了肺吸虫病的病人约略估算逹二千万人。当中,患者主要是生活于人类与多种并殖属物种的中间宿主或终极宿主混居的地区。这些中间宿主或终极宿主包括有蜗牛、螺、螃蟹、螯虾等物种,当这些生物未有完全煮熟而被进食,又或被生吃时,肺吸虫就可以透过食物进入患者的肠道,进而进入其循环系统。此外,其他会食用这些蜗牛、螺、螃蟹、螯虾等物种,例如野猪[7]猫科犬科灵猫科等终极宿主[6],当食用这些动物未有彻底煮熟的肉时,亦可将吸虫吃进体内,造成感染。

防治

编辑

只要将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彻底煮熟,就可将各个生命阶段的寄生虫杀死。蟹肉不应该生吃,即使用酒或醋之类的调味道腌过,因为腌制无法将所有寄生虫杀死。砧板及烹煮甲壳类物种的煮食器材无论是使用前及使用后均须彻底清洁干净。[4]

分类

编辑

并殖属原来狸殖属共组并殖科,现时狸殖属合并到并殖属,而并殖属改属住胞科

物种

编辑

并殖属在NCBI包括下列各物种[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raun, M. Über Clinostomum Leidy. Zoologischer Anzeiger. 1899, 22 (603): 489–493 [2016-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德语). 
  2. ^ 2.0 2.1 Paragonimus.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英语). 
  3. ^ 3.0 3.1 G. M. Davis, C. E. Chen, Z. B. Kang & Y. Y. Liu. Snail hosts of Paragonimus in Asia and the America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4, 7 (4): 369–382. PMID 7535537. 
  4. ^ 4.0 4.1 4.2 Gary W. Procop. North American paragonimiasis (caused by Paragonimus kellicotti)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paragonimiasis.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9, 22 (3): 415–446. PMC 2708389 . PMID 19597007. doi:10.1128/CMR.00005-08. 
  5. ^ 5.0 5.1 5.2 Imelda Vélez, Luz E. Velásquez and Iván D. Vélez.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life cycle of Paragonimus sp. (Trematoda: Troglotrematidae): causal agent of human paragonimiasis in Colombia.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2003, 89 (4): 749–755. JSTOR 3285872. PMID 14533686. doi:10.1645/ge-2858. 
  6. ^ 6.0 6.1 6.2 6.3 6.4 6.5 蔡睦宗/张淑美/陈威宇 张藏能. 第六十八章中華肝吸蟲症 Clonorchiasis ICD-9 121.1; ICD-10 B66.1. 傳染病介紹 > 人畜共通傳染病 > 寄生蟲篇. 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2-11-15: 291–295 [2018-02-02] (中文(繁体)). 
  7. ^ Karin Leder; Peter F Weller. Paragonimiasis. UpToDat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8.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巨睾狸殖吸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会同并殖吸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勐腊并殖吸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 Lin, G. H.; Cheng, Y. Z.; Chen, S. H.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anhaipotamon (Decapoda: Potamidae) serving as intermediate host of Paragonimus skrjabini.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 parasitic diseases. . 2013, 31 (1): 39–42 (英语). 
  12.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四川并殖吸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3.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卫氏并殖吸虫四川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4. ^ Doanh, PN; Shinohara, A; Horii, Y; Habe, S; Nawa, Y; Le, NT. Description of a new lung fluke species, Paragonimus vietnamensis sp. nov. (Trematoda, Paragonimidae), found in northern Vietnam. Parasitol Res.. 2007-08-03, 101 (6): 1495–150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英语). 
  1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卫氏并殖吸虫伊春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6.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云南并殖吸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