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安文庙为旧时中国浙江湖州府附郭县归安县县学文庙,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建设路1号,其址现为东风小学南园校区(原南园小学),原建筑仅存清代所建棂星门,2003年8月列入第一批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归安县学棂星门,2020年4月

历史

编辑
 
清乾隆四年(1739)《湖州府志》府城图,归安县学位于城内东南

归安县学设立于北宋崇宁年间,最初附设于湖州州学,元代泰定二年(1325)县丞完泽溥化将其迁至县治东南一里月河河畔,即今址[1][2]。后世不断增修,规模不断扩大。咸丰年间(1864)此处曾是太平天国幼王撤退到湖州后最后一个大本营所在地。

归安县学作为县学使用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后全国学校改制,县学撤销,文庙专为孔庙,因外墙为砖红色,俗名“红墙湾”。1917年改建为吴兴县劝学所,总揽县教育行政工作,1923年更名吴兴县教育局,1928年亦作为新成立的吴兴国术馆馆址。1932年由时任考试院院长戴传贤集资重修。1935年教育局迁至东街县政府合署办公。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改为县立第六小学,至今一直为学校所在地。

清末时归安县学学额为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和进额四十二名[3],县学附设学田和学地,地租用以资助贫困学生及日常开支。

建筑

编辑
 
清康熙十二年(1673)《归安县志》学宫图

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光绪八年(1882)《归安县志》记载及附图,归安文庙位于湖州城内东南,与原东街北端的归安县署相距不远,文庙地跨泮河(又名前河)与后河两条河道,南北分别至安学前和学宫兜,大成门、大成殿和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四面环水。

原文庙布局为前庙后学,清康熙时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其东、西、南各有牌坊一座,东西木牌坊分别名兴贤坊和仰圣坊,南侧石牌坊题斯文在兹)、棂星门、泮池、泮河及泮桥、大成门(其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土地祠)、大成殿(前有东西庑)、明伦堂(前东有经义斋,西有治事斋)、后河及桥、敬一亭(光绪时已废)和尊经阁。在棂星门和大成门东另设学门、仪门通往明伦堂,尊经阁东有启圣祠(后改名崇圣祠),射圃位于院外东南(光绪时已废),另有文昌祠、忠义祠、节孝祠、教谕署和训导署等[4][5]

今建筑仅存棂星门中门和西侧门,含柱子、横额及门槛,均为花岗岩质,其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一间,明洪武五年(1372)重建时改为石柱,十年(1377)改为三间[6],天顺元年(1457)均更换石柱,同治十年(1871)两侧门毁于大风,次年重建[7]。院内存假山一座,周边有古树若干。另外在飞英公园碑廊中有明嘉靖四年(1525)《归安县重修儒学记》和清嘉庆十年(1805)《归安学重修泮池记》两方相关的碑刻,保存较完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姚时亮、何国祥纂修,《康熙归安县志·卷七·学校志》:“归安县学宋附州学,元泰定中县丞完泽溥化改建于县治东南月河之畔。”
  2. ^ 清·李昱修,陆心源纂,《光绪归安县志·卷三·学校》:“宋崇宁中附学,见续图经。……元泰定乙丑县丞完泽溥化始迁于县治东南一里月河,殿堂门庑规制略备。”
  3. ^ 《光绪归安县志·卷三·学校》:“学额,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进额四十二名。”
  4. ^ 《康熙归安县志·卷七·学校志》:“今中为先师庙,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门外有石牌坊一,地址直抵官河,东西有木牌坊二。学署中为明伦堂,后为尊经阁,东为经义斋,西为治事斋,南为号舍,迤东而南为教谕廨一,西为训导廨二,今教谕廨在明伦堂西,训导廨废,前为敬敷门,又前为仪门,又前为学门。射圃在学门外大街东南。”
  5. ^ 《光绪归安县志·卷三·学校》:“崇圣祠在尊经阁右,……旧名启圣祠,雍正二年奉上谕,追封先师五代增肇圣、裕圣、诒圣、昌圣并加王爵,更名崇圣。敬一亭旧在尊经阁前,……今废。文昌祠旧在仪门左,今移建于明伦堂西偏。忠义祠在明伦堂东,……今圮。节孝祠在学东南,……今圮。射圃在学东南,……今射圃废。”
  6. ^ 《康熙归安县志·卷七·学校志》:“明洪武五年知县罗至刚置棂星门……十年知县陈良增棂星门为三。”
  7. ^ 《光绪归安县志·卷三·学校》:“洪武五年知县罗至刚重建灵星门,易以石柱。……十年知县陈良增棂星门为三,天顺元年知县陈譲易以大石柱三对。同治七年知府杨荣绪申详重修,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大成门,为桥,又前为棂星门(左右二枋同治十年遭大风毁,十一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