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綜合型國際體育賽事
(重定向自残奥会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Paralympic Games,台湾称作帕拉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残奥帕奥,是一项为身心障碍者而举办的综合型国际体育赛事,由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主办。参赛者包括移动障碍、截肢失明脑性麻痹等带有身心障碍的运动员。1960年起开始举办夏季残奥、1976年开始举办冬季残奥,两者的举办时程分别于1988年及1992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步,包括在同一个主办城市以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后的一个月内举行。

名称 编辑

Paralympic的词源最初据说是由Paraplegia(因脊髓损伤等导致下半身不遂者)+ Olympic(奥林匹克)所组成。据IPC称,“Paralympic”一词的使用最初确认见于1953年英国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用于代指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Stoke Mandeville Games),但名称的由来不明。[1]

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在每届比赛中都可能被赋予一个“昵称”,在1976年多伦多的赛事上,使用了诸如“Olympiad for the Physically Disabled”(残疾者奥林匹克运动会)、“Torontolympiad”之类的名称,因为除了脊髓损伤者外,亦有视力受损及截肢的运动员参赛。[2][3]

1985年,国际奥委会(IOC)正式批准使用“Paralympic”作为赛事名称。 同时,由于本次赛事已有下半身不遂以外的残疾者参加,赛事名称的含义重新诠释为“希腊语的Para(在⋯⋯旁边,英语“平行”的语源)加上Olympic”[4],乃平行于奥运的“另一个奥运”[5]。随之,“Paralympic”成为1988年汉城残奥的正式名称,1960年罗马(第一届)以后的赛事亦溯及以“Paralympic”表示。

中文方面,仅有台湾将Paralympic以音译译作“帕拉林匹克运动会”,其他地区皆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中,台湾原将Paralympic称作“残障奥运”,后来在身心障碍者与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于2004年改以音译称作“帕拉林匹克运动会”,以顾及身心障碍者感受[6]

历史 编辑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出现了不少残疾军民,一次大战结束后,复健治疗渐渐被重视,为了减少因为肢体伤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残疾者开始接受体能训练,从运动中帮助复健以及恢复自信。

1948年,一位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英格兰为二次大战时的脊髓损伤军人组织了一个运动竞赛团体,在伦敦奥运开幕当天于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举行了首次的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这被认为是残奥会的起源,四年之后,荷兰开始有参加者加入了这运动会。

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60年在罗马举行,仅400多名运动员参加,2000年悉尼残奥会中,已经有超过4,000名运动员参加。2012年共164个国家以及地区参与,运动员人数为4,302人。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于2001年6月19日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协议,授权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主办权谁属;另一方面,一旦获选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必须兼办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同时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两个运动会之主办权。而且在奥运结束后必须在几个星期内完成残奥会的大小事务,以赶上残奥会的开幕仪式。[7]


象征 编辑

大会象征的标志(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分别以红、蓝、绿代表人类最重要的3个构成要素“心灵、身体、精神”。

历届举办地 编辑

现时,夏季与冬季残奥会举办地大多与一般奥运相同。

夏季残奥会 编辑

夏季残奥会
年份 届次 主办国家及城市
1960年 I   意大利 罗马
1964年 II   日本 东京
1968年 III   以色列 特拉维夫
1972年 IV   西德 海德堡
1976年 V   加拿大 多伦多
1980年 VI   荷兰 阿纳姆
1984年 VII   美国 纽约
  英国 斯托克·曼德维尔
1988年 VIII   韩国 汉城
1992年 IX   西班牙 巴塞罗纳马德里
1996年 X   美国 亚特兰大
2000年 XI   澳大利亚 悉尼
2004年 XII   希腊 雅典
2008年 XIII   中国 北京
2012年 XIV   英国 伦敦
2016年 XV   巴西 里约热内卢
2020年 XVI   日本 东京
2024年 XVII   法国 巴黎
2028年 XVIII   美国 洛杉矶
2032年 XIX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冬季残奥会 编辑

冬季残奥会
年份 届次 主办国家及城市
1976年 I   瑞典 恩舍尔兹维克
1980年 II   挪威 耶卢
1984年 III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1988年 IV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1992年 V   法国 阿尔贝维尔
1994年 VI   挪威 利勒哈默尔
1998年 VII   日本 长野
2002年 VIII   美国 盐湖城
2006年 IX   意大利 都灵
2010年 X   加拿大 温哥华
2014年 XI   俄罗斯 索契
2018年 XII   韩国 平昌
2022年 XIII   中国 北京
2026年 XIV   意大利 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ISTORY AND USE OF THE TERM ‘PARALYMPIC’ (PDF).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09). 
  2. ^ 日本パラリンピック委員会|パラリンピックとは|パラリンピックの歴史.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6). 
  3. ^ 特集/もう1つのオリンピック 日本の3月、パラリンピック。 パラリンピックの歴史.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4. ^ 冯睎干十三维度. 為何華人地區唯獨台灣不再稱作「殘障奧運」?他揭帕運會的發展演變,大讚我國「正名」譯法. 风传媒. 2021-08-19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5. ^ PARALYMPICS HISTORY.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英语). The word “Paralympic” derives from the Greek preposition “para” (beside or alongside) and the word “Olympic”. Its meaning is that Paralympics are the parallel Games to the Olympics and illustrates how the two movements exist side-by-side. 
  6. ^ 苏嘉祥. 殘障奧運從此正名 簡稱叫帕運. 民生报. 2004-09-07 (中文(台湾)). 中华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昨天表示,为回应广大身体障碍同胞的感受,即将在雅典举行的Paralympic Games,不再称呼为“残障奥运”,改叫“帕拉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帕运”,希望大家发挥同胞爱,适应新名称。照顾所有同胞,体恤身心障碍民众,是一个国家是否文明,有无文化的判断指标,最近由于总统夫人吴淑珍,将放下身段带团到雅典参加帕运会,媒体常报道相关新闻,许多身心障碍团体致电或上网向总统府陈述,不应有“残疾”字眼,以示我国没有歧视部分同胞。 
  7. ^ 叶茂盛; 邱招义. 国际冬残奥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日报. 2022-03-07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