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59″N 114°09′09″E / 22.283107°N 114.152579°E / 22.283107; 114.152579

民园面家
2005年民园面家大牌档拆除前夕,出现将其视为香港饮食文化代表的保存运动。
地图
位置香港中环荷李活道
所有者黄光庆、李建强
类型2005年7月以前为大排档
2005年12月以后为茶餐厅
座位数数十席
启用1920年代

民园面家,为一间位于香港中环的中式餐馆,主要销售品为现煮的牛腩面云吞面[1]:1402005年牌照到期而出现了保存大牌档运动,立法会因此档而于2008年修法更改了牌照继承条件。[2][3]

历史与特色

编辑

民园面家由黄姓业主成立于20世纪早期,原是街边的大牌档,曾位于荷李活道、鸭巴旬街交界处营业。[4]1982年,迁移至伊利近街荷李活道交界的转角处营业。由李姓业主经营的“玉叶甜品”大排档于1990年搬迁至南侧,李姓与黄姓两家族的排档相邻成为既有面食又有甜品的大排档。[4][5]2005年5月,民园面家因持牌人过世,面家业主无法继承牌照必须结束营业。当时香港的大排档仅存三十家,民间出现保存运动,主张民园面家为传统饮食大牌档文化的一部分。民主党多位区议员如甘乃威阮品强等人参与了保存运动,吁请政府当局行使酌情权,准许民园面家的经营者继承街上熟食档的牌照,在原址继续营业[6],此提议未获采纳,民园面家终于7月底结业。[7][8][9][10]香港文化博物馆与业主商讨之后,发现牌档的器具与建筑设施时常更换,认定历史价值不高,无意完整保存整个牌档。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派员取得民园面家长年使用且写有食品牌价的镜屏当作文物典藏。[11]

2005年12月,李姓业主租下伊利近街对面的店铺恢复营业,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及立法议员张宇人到场致意。[2]

民园面家的保育运动,促使了立法会修改条例,于2008年起容许大牌档牌照于持牌人离世后由非直系亲属继承。[2][9]

结业

编辑

2015年12月,传媒报道指因店主夫妇年纪老迈,希望退休,加上子女无意继承,决定2016年3月结业。[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古育敏. 《香港 行.食.色》. 宏硕文化. 2014 [2016-01-04]. ISBN 97898634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2. ^ 2.0 2.1 2.2 明报专讯. 〈民園麵家3月再結業〉. 明报.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3. ^ 罗珮贞、罗晓华. 〈傳統行業的凋零---大牌檔當可去何從?─探討大牌檔的保留問題〉.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的古物与古迹学期论文. 2007-04-26. 
  4. ^ 4.0 4.1 何耀生. 《集體回憶之穿梭古今中、上環——尋訪香港文化的故事》. 明报出版社. 2005 [2016-01-04]. ISBN 97896288725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5. ^ 不着撰人. 〈香港美食 > 中環 > 玉葉甜品〉. 香港旅游网. 吉帝旅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6. ^ 〈立法會 CB(2)2563/04-05號文件 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紀要〉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 2005-06-14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1). 
  7. ^ 东网专讯. 〈90年老號無人繼承 民園麵家3月黯然結業〉. 东网.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8. ^ 不着撰人. 〈保留特色飲食文化 發小販牌或解凍 大牌檔擬准親屬繼承〉. 太阳报.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9. ^ 9.0 9.1 不着撰人. 〈民園麵家:遲來的安慰獎〉. 太阳报.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10. ^ 本报讯. 〈民園麵家望酌情續牌〉. 苹果日报. 200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11. ^ 本报讯. 〈保存大牌檔飲食文化 文化博物館收藏民園古老鏡屏〉. 苹果日报. 200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12. ^ 本报讯. 〈90年老號無人繼承民園麵家3月黯然結業〉. on.cc东网. 2015-12-18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