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又称底片冲洗,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 让底片相纸在曝光之后产生正像或负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底片上的潜像(不可见且容易受可见光破坏)转变为稳定可见的影像[1]

大多数基于明胶-银的底片或像纸,虽然由不同的公司制造,其冲洗方式都很相似。较特别的例外如拍立得公司生产的即影即有底片;或是如 Kodachrome正片需要柯达公司特有的K-14冲洗方法(Kodachrome正片在2009停止生产,不久之后柯达公司便停止供应K-14冲洗方法所需之药水[2]);Ilfochrome则是需要破坏染料的冲洗方法。

一般冲洗方法 编辑

 
银基底片(像纸)产生成像的主要步骤: 1.在底片上的卤化银粒子, 受到光线(hν)激发而产生潜像(银原子)。 2.潜像再经由显影步骤放大,将曝光的卤化银粒子转变为不透光的金属银粒子。3.未曝光的卤化银由定影步骤移除

相纸和底片经过一连串的药水处理,进行反应的时间和温度需要谨慎控制。显影是其中对于温度和时间最敏感的步骤;其他的步骤则较不敏感。

黑白负片冲洗 编辑

 
1.曝光在底片上产生潜像 2.显影液使潜像转变为可见金属银影像 3.急制(停止)液停下显影过程 4.定影液让影像稳定,不再受曝光影响 5.水洗洗去药液 6.烘干

1. 底片可以先预湿使明胶层软化,让接下来的药水较容易处理。

2. 显影液将潜像转变为可见尺度的银金属[3]

3. 急制(停止)液通常是稀释的醋酸或柠檬酸溶液,用来使显影液停止作用。此步骤也可以用水洗代替[4]

4. 定影液将多余的卤化银溶解,使得影像稳定且不受光影响。常见的定影液之一为硫代硫酸钠(海波)水溶液。

5. 水洗去除残余的定影液。残存的定影液可能会腐蚀已经成像的银金属,使影像模糊或出现斑点。

  • 除海波液可以在定影后使用,缩短水洗时间并去除残存海波。

6. 底片可以在用稀释的界面活性剂冲洗,使得烘干的过程不会因为硬水而产生水渍。(如果所在地区的水质非常硬,要用去离子水先处里,不然最后冲洗步骤中的溶剂可能会让钙离子形成盐类沉淀,在底片上产生斑点)

7. 底片最后在无尘环境中晾干,切成小段放进无酸袋中。

经由这些步骤处理的底片为负像。

负像可以用来输出,放置于放像机并且投影至像纸上曝光。很多的暗房技巧可以在放像的过程中使用。或是经由底片扫描产生档案,进行数位输出或后制等处理。

  • 在现代的底片冲洗机器中,停止液的步骤由机械压力去除显影液取代。

黑白反转冲洗 编辑

这个冲洗方法多出三个步骤:

  1. 在停止液后,底片上的负像(金属银)由经由漂白去除。底片上残留的卤化银为潜在正像。
  2. 接下来经过雾化的过程在卤化银中产生银原子,做为下一步骤的成像位置,可由照光或化学药剂处里。
  3. 经由雾化处理过的卤化银再由第二道显影液处理,将其转变为可见正像。
  4. 最后经过定影过程稳定影像[5]

彩色冲洗 编辑

彩色底片运用染料形成彩色影像。近代的彩色负片多由C-41冲印处理;彩色相纸则由RA-4冲洗。这些冲洗方法非常相似,只有在第一道显影剂有差异。 C-41和RA-4包含下列步骤:

  1. 彩色显影剂产生银的黑色影像,副产物活化染料在不同胶层中产生不同的色彩。
  2. 卤素漂白剂氧化黑色金属银,转化为卤化银。
  3. 定影剂移除卤化银盐类
  4. 经过水洗等程序稳定影像[6]

在RA-4中,漂白和定影可以由一个步骤完成。这可以精简处理步骤[7]

正片(幻灯片),除了Kodachrome以外,近代一般使用E-6步骤来冲洗:

  1. 黑白显影剂在胶层中产生金属银
  2. 急制液停止显影
  3. 在反转步骤中进行雾化处理
  4. 雾化的卤化银给显影剂还原成金属银,反应过后的显影剂(显影剂氧化后的产物)和染料结合。
  5. 底片再经由漂白、定影等稳定程序[6]

在一些较老式的冲洗步骤中,底片胶层常在漂白前硬化处理。这种硬化的步骤常使用醛类,如甲醛戊二醛。而在近代的冲洗步骤中,因为底片的胶层本身就具有足够强度、不会被药水破坏,硬化的步骤常会省略。

底片后制 编辑

不论是黑白的正像或负像,都可以再进一步处理。成像中的金属银可以和硒或硫结合,产生不同于黑白的色调、且更稳定的影像。 在硒的色调处理中,金属银转化为硒化银;硫的处理中则为硫化银。这些银的化合物比起金属银较不会受空气氧化变质。 如果彩色负片以传统黑白显影剂处理,并且用盐酸和重铬酸钾的溶液定影漂白,产生的底片经过照光后,可以再次显影产生奇特的彩色蜡笔效果。

冲洗设备 编辑

在冲洗前,底片需要从相机片仓中取出,存放于不透光的片壳中。过程必须小心不要让底片受到多余的光线照射。

少量冲洗 编辑

 
冲片罐剖面图

在底片爱好者常用的冲洗方法中,胶卷从相机中取出后,在不影响底片的光源环境中重新展开(通常是在安全灯照明的暗房或是暗袋中)。通常将底片缠绕在螺旋型的片轴上面,并且在底片胶面间保留足够的空间,使的药水能够在其间自由流动。片轴会放在特殊设计的不透光冲片罐中,直到最后的水洗程序完成后再将底片从片轴中取下。而相纸式的底片可以在塑胶盘,或是圆柱形的旋转桶中处理。每张底片可以个别使用不同冲洗条件。有时候会使用不搅动的静置方式,配合稀释后的显影液显影。

大量冲洗 编辑

在商业性的大量冲洗中,底片直接由机器从片罐中卷出。这种冲洗机器通常是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如生产线般)处理底片。所有的冲洗步骤由一台冲洗机器,在控制的温度、时间、溶液浓度下进行。有些机器有自动裁切底片的功能,但可能会在底片曝光不足时判断错误,而将影像一分为二。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 10.1002/14356007.a20_001
  2. ^ Matt Warman. Kodachrome film retires, aged 75. London: Telegraph. December 31, 2010 [Januar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3. ^ Wall, 1890, p. 30–63
  4. ^ Wall, 1890, p. 88–89
  5. ^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149–155
  6. ^ 6.0 6.1 Langford, Michael. Basic Photography. Oxford: Focal Press. 2000: 210; 215–216. ISBN 0-240-51592-7. 
  7. ^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42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