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醉鱼草

玄参科醉鱼草属植物
(重定向自流苏醉鱼草

大叶醉鱼草学名Buddleja davidii),又名绛花醉鱼草(中国树木分类学)、穆坪醉鱼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兴山醉鱼草(中国树木分类学)、白背叶醉鱼草(云南植物研究)、白壶子(甘肃武都),是玄参科醉鱼草属的植物。

大叶醉鱼草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属: 醉鱼草属 Buddleja
种:
大叶醉鱼草 B. davidii
二名法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异名
  •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X B. fallowiana Balf. f. et W. W. Smith
  • 流苏醉鱼草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var. superba (Veitch) Rehd. et Wils.
  • Buddleja shaanxiensis Z. Y. Zhang
  • Buddleja striata Z. Y. Zhang
  • Buddleja striata Z. Y. Zhang var. zhouquensis Z. Y. Zhang

命名

编辑

学名Buddleja davidii来自英国植物学家亚当·巴德尔以及法国植物学家谭卫道。谭卫道十九世纪末发现了此品种,William Houstoun将其引进英国时,建议命名纪念巴德尔,因此学名依照两人的名字Buddle以及David命名。[1][2]

形态

编辑

落叶灌木,高3~5米,小枝微有棱,被柔毛。椭圆状披针形的叶片对生,叶片大,长5-25厘米,缘有细齿,叶背密被星状绒毛。多数小聚伞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有淡紫、红、暗红、白、蓝等色,口部橘黄,花色丰富,花味芬芳。条状矩圆形蒴果,无毛或稍有鳞毛;种子多数,两端有长尖翅。

分布

编辑

原产于中国西北部和日本,现分布在马来西亚美国日本非洲印度尼西亚英国新西兰以及中国大陆云南西藏广西四川浙江江西陕西甘肃广东贵州湖南江苏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及沟边灌木丛中,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并有很多变种已培育并命名。

此物种已在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城市中野生化,遍及荒地及花园,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因为很多蝴蝶物种均会以其花蜜为食。

严冬时,大叶醉鱼草在温度−15℃-−20℃的北方大陆性气候地区难以存活。

图片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ather Armand David — Plant Stories. Essex Gardens Trust.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2. ^ Plant Names Tell Their Stories: Who is the “David” behind davidii?. cms.business-services.upenn.edu.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叶醉鱼草.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