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新翅类

昆虫纲的一个总目
(重定向自準新翅總目

准新翅类(Paraneoptera)又称无尾角类(Acercaria)[1][2],为新翅下纲昆虫的一个总目,今多视其为演化支[3]:261。准新翅类包括啮虫目(树虱)、虱毛目(真虱)、缨翅目(蓟马)和半翅目四类昆虫。所有准新翅类的昆虫都比典型的多翅目昆虫表现出各种身体构造的“减少”或“简化”:例如此类昆虫缺少其它昆虫的腹部末端都有的两附属物(Acercaria 即“无尾角”之意)。其他“减少”发生在翼脉管,节段的数量(不超过三个),马氏小管的数量(不超过六个)以及腹神经索中神经节的数量(不超过三个)[4]

准新翅类
化石时期:晚石炭世至今
十七年蝉是准新翅类演化支之下半翅目的物种。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未分级) 双髁类 Dicondylia
亚纲: 有翅亚纲 Pterygota
演化支 伴翅类 Metapterygota
下纲: 新翅下纲 Neoptera
演化支 真变态类 Eumetabola
演化支 准新翅类 Paraneoptera
Grimaldi & Engels, 2005

准新翅类昆虫的口器反映了物种间进食习惯的多样性:基群以微生物表面为食,而更高级的群体则以植物或动物体液为食[3]:261。传统分类会视“虱毛目”跟“啮虫目”为两个目[3],所以认为准新翅类下领四个目;但较近期的分类已倾向视传统分类中由“虱毛目”及“啮虫目”组成的“啮虫总目”来替代啮虫目的地位,这样,准新翅类之下就只有三个目,分别为:

  • 半翅目(Hemiptera)
  • 啮虫目(Psocodea,合并旧分类的啮虫目Psocodea和虱毛目Phthiraptera)
  • 缨翅目(Thysanoptera)

半翅目 编辑

半翅目(Hemiptera)包括约5至8万个不同物种,计有沙蝉英语cicada蜡蝉英语planthopper叶蝉蚜虫介壳虫椿象臭虫等不同昆虫。这些昆虫的体型从最小的1毫米(0.039英寸)到最大的15厘米(5.9英寸)不等,而且它们的刺吸式口器有共同的排列。

啮虫目 编辑

现在的啮虫目(Psocodea,合并后分类)由旧有分类的原啮虫目(Psocoptera)及虱毛目(Phthiraptera)合并而成:

  • 原啮虫目包括有树虱等4400多个已描述物种,分为三个亚目,合共有五十个科、超过200个属。这一组物种是昆虫界第一批演化出吸吮式口器的分类单元。这三个亚目分别为:
  • 虱毛目包括有5000个多已描述物种,分为四个亚目。

缨翅目 编辑

缨翅目(Thysanoptera)的昆虫通称蓟马,为体型微细(体长0.5至5 mm)之昆虫[5]:35,包括有5500个物种,按其产卵管(即其第十腹节[5]:38)之形态再细分为两个亚目:

缨翅目物种有其独特的左右不对称穿透性刺吸式[5]:36口器。旧名“泡足目”(Physopoda),因为其足跗节具有独特的可外翻胞状囊[5],使之可黏附在基底上。 蓟马通常在花朵上和花朵中发现。食性相当广泛,当中有不少的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大多数种类是食植物性的,以花或花粉为食;也有些种类以真菌为食,而少数种类是以其他昆虫(例如:其他小型昆虫或者螨类)为食。

系统分类学 编辑

下图根据Wipfler于2019年发表的论文中的演化支树状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绘制[6]

新翅下纲 Neoptera
准新翅类 ‑
无尾角类 Acercaria

半翅目 Hemiptera

缨翅目 Thysanoptera

啮虫目 Psocoptera

虱毛目 Phthiraptera

完全变态类 Holometabola

复新翅类 Polyneoptera

 
一只放在手指头上作大小比较的Ponticulothrips diospyrosi

参考文献 编辑

  1. ^ Li, Hu; Shao, Renfu; Song, Nan; Song, Fan; Jiang, Pei; Li, Zhihong; Cai, Wanzhi. Higher-level phylogeny of paraneopteran insect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5-02-23, 5 (1): 8527 [2020-09-29]. ISSN 2045-2322. doi:10.1038/srep08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2. ^ 吉泽和徳 昆虫学概论・各目解说(1). 昆虫(ニューシリーズ)19(3): 112–120, 2016. 第115页
  3. ^ 3.0 3.1 3.2 David A. Grimaldi英语David A. Grimaldi & Michael S. Engel英语Michael S. Engel. The Paraneopteran Orders. Evolution of the Insects. Volume 1 of Cambridge Evolution Se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61–330. ISBN 978-0-521-82149-0 (英语). 
  4. ^ NC State University: The Paraneopteran Orders. 2020年10月1日检索. [2020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8日). 
  5. ^ 5.0 5.1 5.2 5.3 张念台. 植物防疫檢疫重要薊馬類害蟲簡介 (PDF). 植物重要防疫检疫害虫诊断鉴定研习会之二. 2002-11: 35-97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中文(繁体)). 
  6. ^ Wipfler, Benjamin; Letsch, Harald; Frandsen, Paul B.; Kapli, Paschalia; Mayer, Christoph; Bartel, Daniela; Buckley, Thomas R.; Donath, Alexander; Edgerly-Rooks, Janice S.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olyneopter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early winged insec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01-14, 116 (8): 201817794 [2020-09-30].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1817794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