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汪氏是明清时代著名的汪姓家族,起源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潜口镇潜口村

历史

编辑

潜口汪氏自宋代迁入,名人辈出。历代科举进士30余人。明清时期,潜口望族汪姓多在两淮从事盐业。清代,徽商官商合一,几乎垄断了两淮盐业。两淮的盐务总商大多来自歙县西乡的盐商世家,其中包括潜口汪氏和稠墅汪氏[1]

名人

编辑
  • 汪沅(1622—1690年),金紫祠84世裔,扬州业盐,筑“水香园”
  • 汪应庚(1680—1742),字上章,号云谷,扬州两淮盐务总商、大慈善家。在扬州出资修平山堂、栖灵寺、五烈祠等。以热心公益著称,设立粥厂赈济灾民,在扬州和徽州修学宫[2][3],捐建石桥,在潜口建石坊。又工诗及书法,是《平山揽胜志》的编辑者。雍正十一年,汪应庚授“光禄寺少卿”[4]
  • 汪起,汪应庚之子,剜股为父疗病,被奉为“至孝”的典范,于雍正六年授刑部湖广司郎中[5]
  • 汪立德、汪秉德,汪应庚之孙,好义如风,乐施不倦。

遗产

编辑

汪氏经商致富后,为了荣宗耀祖,在潜口兴建了不少规模宏大的祠堂、庙宇和住宅。

徽州

编辑
  • 祠堂:汪氏在潜口街先后建有30多座大小不同的祠堂,俗称为“祠堂街”。
    • 金紫祠:于1601年竣工,俗称“金銮殿”,有“越国世家”、“汪氏家庙”、“保障六州”等匾额。
  • 牌坊:
    • 恩褒四世坊,立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旌表汪应庚一家四代。背面匾额刻“卿月郎星”4字,分别指汪应庚和其子汪起的官职“光禄寺少卿”和“刑部湖广司郎中”。
  • 下尖塔
  • 园林:
    • “水香园”:又名紫霞山庄,是潜口汪金紫祠84世裔汪沅(1622—1690年)家别业,后出售给汪应庚。二人均居扬州。园中亭台楼阁有霞山草堂、索笑轩、碧汜楼,错落有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1984年将原散于潜口、许村等地多座明清建筑集中于此保护。
    • “桃花园”。
  • 新福桥:建于成化五年(1469年)重阳月初四日,跨阮溪

扬州

编辑

汪应庚重修大明寺庭院西侧平山堂,修建西园、平楼、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发现“天下第五泉”。

参考

编辑
  1. ^ 吴玉廉. 《奢华之网-十八世纪的徽州盐商、社会阶层和经世之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4月: 64页. ISBN 978-7-5228-1218-2. 
  2. ^ 吴献中(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清代扬州盐商与社会公益事业. 2005-12-28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3. ^ 《扬州府志》卷14至卷20《人物志七笃行》
  4. ^ 《歙县安徽志》:“国朝汪应庚潜口人雍正十一年以独指艰济九十几斗吁州汁遭汁川川日川则什汁持赐洸祠寺少卿”. 
  5. ^ 浙江宁波向腾蛟石牌坊“浩封三代”. 2016-01-26 [202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