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地震,即1067年潮州地震,是北宋治平四年农历九月廿七(公元1067年11月6日)发生于广南东路(现广东省)潮州一带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6度,东经116.5度,震级6.5级,震中烈度为Ⅸ;[1] 也有研究认为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16.8度,震级为6.8级[2]或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17.4度,震级为7.3级。[3]

地震在广南东路东部和福建路南部造成严重破坏,除潮州外,漳州泉州建州邵武军兴化军等处皆有震感。潮州海阳县潮阳县两县坼裂泉涌,两县寺观居舍屋并本州楼阁营房等倒塌,士民、军兵、僧道死者甚众。[4]

地震还引起一系列余震,比较强烈的有:农历十月初一(11月10日)的漳州地震(震级5.5级)。[2]

地震使得潮州的一些沼泽地区抬起成为高地,现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的“浮洋”和凤塘镇浮岗村的“浮岗”因此得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简目. 地震出版社, 1977年
  2. ^ 2.0 2.1 姚梅尹. 宋治熙年间潮漳地震略考. 华南地震, 1986, 6(4): 48-51
  3. ^ 闻学泽, 徐锡伟. 对东南沿海1067年和1574年两次地震的分析. 地震地质, 2005, 27(1): 1-9
  4. ^ 宋史》卷六十七《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