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流三部曲

臺灣作家鍾肇政的大河小說

浊流三部曲》是台湾客家籍作家锺肇政大河小说,创作时间为1961至1963年,为自传体小说。首部曲《浊流》讲述来自大科崁五寮的青年陆志龙担任国小助教的故事;第二部《江山万里》描绘陆志龙进入军中当“学徒兵”;第三部《流云》则是叙写陆志龙战后回到家乡的生活景况。锺肇政以“浊流三部曲”奠定其“大河小说家”的地位,以细腻描绘时代巨变下的风景。[1]陈芳明认为:“锺肇政的艺术成就,全然展现在大河小说的渲染;通过家族历史的着墨,而晕开了整个台湾人命运的轮廓。锺肇政在台湾文学史里受到肯定,无疑是因为他完成了两部钜构,亦即《浊流三部曲》与《台湾人三部曲》。”[2]

内容 编辑

《浊流三部曲》为自传体小说,分为第一部《浊流》、第二部《江山万里》和第三部《流云》。

《浊流》以主角陆志龙的生活为核心,叙述二战结束前后台湾社会的变局,除了描写台湾青年在随时可能被征召的时代,如何面对殖民政策与教育制度的双重压力,亦多所着墨于两性之间的暧昧情感。

《江山万里》描写太平洋战争末期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期间,陆志龙在青年师范学校就学的生活,以及接受征召当学徒兵的过程。呈现在战争摧残、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台湾人对于战争即将结束所抱持的新希望。

《流云》以战后初期脱离殖民统治不久的台湾为时空舞台,借由陆志龙返回故乡后所要面对的新生活,诉说台湾人如何消除心中根深柢固的日本军国主义,如何重新适应中国的文化、生活及语言。[1]

评论 编辑

陈昌明评论《浊流三部曲》是台湾大河小说的源头,是书写民族苦难的史诗。[3]陈昌明在新版推荐序中说:“如果检视锺肇政1943至1946年间的经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陆志龙就是锺肇政”,小说以作者化身的人物,注视大时代的变局,将内心对情欲、人性、民族、国家认同的挣扎在作品中呈现。作家叶石涛则评论:“作品自传性浓厚,因而缺少客观性、历史性和世界性,‘作家把自己的影子投进小说主角身上’,限制了他活动的范畴,显露弱点”。[4]

本作品的另一特点是殖民地经验的呈现。以主角反映了日治时期到光复初期,知识分子矛盾的认同观。陈芳明认为:“《浊流三部曲》的成功,就在于精确掌握了一个卑微的知识分子如何困惑于日本人的认同,又如何在历史流转中追索自己的新认同。那种认同的幻灭与再生,正是战中战后知识分子思想上精神上的一种凌迟。”[2]

创作背景 编辑

小说有个人经验的投射,表现上又有著作当时,政府当局文艺政策涉入的影响。锺肇政曾自剖,所写是自身祖国情怀,创作当下亦有现实考量。锺肇政于《台湾文学十讲》所述:“刚好国民党统治下,一些反日抗日内涵,是比较受到鼓励的。也不是迎合国民政府的需要,所以才写那些反日抗日的东西,是因为只有那样的题材可以让我来好好发挥。”[4]

参考 编辑

  1. ^ 1.0 1.1 国立台湾文学馆. 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2022-11-17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2. ^ 2.0 2.1 陈, 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下. 台北市. 2011: 487–489. ISBN 978-957-08-3898-5. 
  3. ^ 陈昌明. 大河的源頭─《濁流三部曲》新版推薦序. 
  4. ^ 4.0 4.1 林明孝(2001)。锺肇政长篇自传性小说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