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介绍的是一种传统酿造酒。关于其他用法,请见“
白酒”。
在东亚地区,浊酒,又称浊醪、醪醴,一种传统酿造酒,为未经过滤程序的米酒。带有米渣,因此其颜色呈乳白色,又被称为白酒。经过滤、去色后,就成为清酒;陈放较久的清酒,颜色转黄,称黄酒。
在中国古代,浊酒泛指未经过滤的酿造酒,以米酒为主流。利用竹炭或木炭来进行过滤,滤出米渣等杂质后,就形成透明无色的清酒。
在三国时代,因官府禁止酿酒,当时人又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1]。
在明清时,浊酒又被称为白酒。在当时,出现将烧酒加入浊酒及黄酒的制作法,主要是要增长保存期限[2]。
- ^ 《三国志》卷27〈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 ^ 戴羲《养余月令》卷11:“凡白酒、黄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