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四式内火艇
特四式内火艇(日语:特四式内火艇 カツ)是日本海军在二战生产的一种运输型水陆两用装甲车辆。于1944年(昭和19年)正式采用,以九五式重战车底盘并借鉴特二式和特三式的经验进行改进,全长11米,寛3.3米,高2.5米,全重16吨。
特四式内火艇 | |
---|---|
类型 | 两栖车辆(内火艇)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4—1945年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43年 |
生产日期 | 1944年三月完成三辆样车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6.06吨(车辆) 20.06吨(货物满载) |
长度 | 11米 |
宽度 | 3.3米 |
高度 | 2.25米 (车辆) 4.05米 (包括护盾) |
操作人数 | 5名 |
开发
编辑该车由三菱重工开发,代号“カツ”,与其他内火艇一样以潜艇运输,因此发动机和电气系统为特二式内火艇。它同样设计成漂浮后安装在车身上。[1]
据说基本设计是由堀本义起设计的,根据他的回忆,原型图纸存放在吴海军兵工厂的保险柜后几个月才完成的。设计可能是委托到三菱。
特四式的设计与原型车的实际时间很短,因为它开发之初与水陆两用运输车概念相反,可能是它会成为“龙卷风行动”的两栖鱼雷艇,以鱼雷攻击停泊在港口的美军航空母舰,因此要求尽快投入使用。
但原定于1944年5月27日进行的龙卷风行动在5月12日被取消,因为特四式的可行性产生怀疑。特四式从潜艇起步需要20多分钟。虽然鱼雷发射试验没有问题,但履带强度不足导致踩到礁石时容易损坏。此外,安装的风冷柴油机噪音大,行动隐密性低。
虽然计划在1944年下半年向菲律宾推进,但因运输船发生事故或在途中被击沉,导致特四式没有到达现场而丢失,最终无法参加实战。另一方面,在1944年底,计划在内陆的车辆中增加新车,并在1945年5月之前组织10支由8辆特四式组成的“特四式突袭队”。
特四式是配备鱼雷的车输并作为地方防卫力量,预计将用作两栖鱼雷艇。部署目的地是在小笠原群岛和石垣岛。但由于生产延迟,计划未能实现,特四式突袭队的实际编队仍为4至5个单位。
此外,对攻击敌方登陆部队锚地的构象进行了审查,它被考虑在沿海行动中攻击敌舰,在美军登陆前将人员运送到回天鱼雷“伏龙”的待命点。从中省略搭载在潜艇上的能力,将生产转移到可以增加液体燃料装载和运输的“二型”,以及传统型称为“一型”。直到1945年1月,同月采购的特四式基本预定为二型,但由于生产延误,二型部队真正部署存在疑问。据当事人回忆,当年生产的一型为49辆,二型仅1辆。[1]
特四式的训练部训位于濑户内海的广岛县吴市的秘密基地,在夜间进行特训,随着人数的增加,转移到仓桥岛的大迫地区。大约有800人训练。
性能
编辑特四式在甲板左右两侧可携带鱼雷,副武器为两挺九三式13毫米机枪装备在前甲板。有一种改装版是在两侧装备了两挺45厘米鱼雷,其中一输配备了两门火箭炮。[1]
特四式以人员和货物运输而开发,装甲最厚只有10毫米,载货量为4吨或40名人员。设计之初的作战方式是夜间从近海潜艇下水,黎明前登陆,从沙滩移动到丛林树荫下躲避敌人的袭击。与美军的LVT(履带登陆车)一样,船体本身俱有浮力,因此不需要配备其他内火艇可拆卸的船形浮筒。车型尺寸有足够的空间,这也是特四式以鱼雷为主武器的原因。
特四式的引擎与与特二式相同,并使用相同的变速箱和转向器。由于考虑搭载在潜艇上,因此引擎部等主要部件采用了耐压构造。但从潜艇上发射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多艘潜艇在敌方前方浮出水面,估计有很大的危险。加上车辆若在海里载了许久,发动机便不能发动。因此潜艇指挥官板仓光马直接反对这次行动,技术团队也对行动表示担忧。此外,浸水时传动轴接头漏油问题无法改善,容易造成位置暴露。
参考资料
编辑- 堀元美 ‘潜水舰 その回顾と展望’ 原书房、1987年、ISBN 4-562-01855-0
- 板仓光马 ‘あゝ伊号潜水舰’ 光人社NF文库、1993年、ISBN 4-7698-2005-4
- 北川诚司“帝国陆海军戦车大全”‘月刊アーマーモデリング’2005年5月号、大日本絵画、2005年。
- 桜井英树‘もしも☆WEAPON~完全版~ 世界の计画・试作兵器’、イカロス出版、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