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瓆(1594年—1670年),字蓝璧,号襟白,晚年自号秋露道人,陕西平凉府静宁州人。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陕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授山西孝义县知县,六年任山西乡试同考官,九年升兵部武选司主事,本年调用,改任绍兴府推官[1]。又调黄梅县知县,升户部浙江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崇祯十五年冬,升湖广按察司分巡武昌监军道佥事。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入湖广,武昌、黄州、汉阳三府俱陷,王瓆家口数十人皆死于战乱。他突围至浔阳,泣请大将左良玉救援发兵,左派兵援助,王瓆会同总兵方国安力战,收复三府[2]。明亡后,隐居荒野,后经家人遍访,始归故乡。清初以不愿剃发,曾被逮捕,为门生王廷谏所救[3]。顺治八年(1651年)与其兄王琪、州人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鹤等六人组成“娱老雅社”,著有《芝兰斋诗》若干卷,曾刊行于世,卒年七十七岁。

家族

编辑

高祖王梅,号北峰。曾祖王延龄,号苍崖,官介休县丞。祖父王守,封文林郎、彭山知县。父亲王大材,官云南曲靖府同知[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三代履历》:王瓆,襟白,易四房,癸卯二月三十日生。静宁,戊午三十一,会二百九名,三甲一百四十九名。兵部政,授孝义知县,癸酉山西同考,丙子升兵部武选司主事,本年调用绍兴府推官。曾祖延龄,县丞。祖守,赠文林郎。父大材,府同知。
  2. ^ 《陕西通志》:献忠乃悉众趋岳州、长沙。于是监军道王瓆、沔阳知州章旷、武昌生员程天一、白云寨长易道三皆起兵讨贼,蕲、黄、汉阳三府皆反正。
  3. ^ 《王氏家谱·王瓆传》载:“国初以不忍削发,为当事捏详,已解赴六盘山,适府君门生王廷谏者,以行人司阅边至秦州,特谒府君,当事闻之,驰驲请还,府君因得解。”
  4. ^ 《王瓆墓志铭》:葬制在古,有诔谥与翣繂刍并起,重死事也,昭生气也。春秋五等之国,别薨卒,葬别爵,名字或书或不书,宠辱一字焉尔。汉以后碑最重,然熹平间中郎所惬者,惟林宗一片石,他之轻者可知。余志襟白王公,而先为是说者,使后之君子,知公之宜志,而无憾于志者有在焉。公讳某,字某。世为静宁鼎族。公高祖北峰公讳梅,处士;曾祖苍崖公讳延龄,授介休丞;祖云台公讳守,敕封文林郎,彭山令。生葵心公讳大才,奉政大夫,原任云南曲靖府,为公考,生公于广汉宦邸。生之夜,祥云入户,盖国宝人瑞,本自不偶。幼颖异,小学之年,便露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