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圣母堂 (澳门)

玫瑰圣母堂(葡萄牙语:Igreja de São Domingos,直译为圣多明我堂),由天主教澳门教区管理。位于澳门的市中心,建立于158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玫瑰圣母堂
天主教澳门教区玫瑰圣母堂
地图
位置澳门板樟堂前地
国家/地区 澳门
所属宗派天主教会
官方网站天主教澳门教区网站
历史
创建日期1587年:兴建
17世纪:改为砖石结构
1874年9月22日:甲戌风灾
1874年、1990年代、2006年:重修
行政
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
玫瑰圣母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历史 编辑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1];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节庆活动 编辑

192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敎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圣母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圣母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敎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圣母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元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游行,沿途诵念玫瑰经,歌唱圣诗,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圣堂前地进行圣体降福。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敎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了宗敎气氛。

建筑特色 编辑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弥撒及礼仪时间 编辑

弥撒 编辑

  • 星期六提前主日弥撒:下午5:00(葡语)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ightseeing – Churches – St. Dominic's Church. Macau Government Tourist Office. Government of Macau. [January 2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4, 2013).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建筑
妈阁庙 | 港务局大楼 | 郑家大屋 | 圣老楞佐教堂 |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 岗顶剧院 | 何东图书馆大楼 | 圣奥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楼 | 三街会馆(关帝庙) | 仁慈堂大楼仁慈堂博物馆)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号住宅(卢家大屋) | 玫瑰圣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庙 | 旧城墙遗址 | 大炮台 |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东方基金会会址 | 基督教坟场(包括马礼逊小教堂) |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教堂灯塔)(保育危机
前地
妈阁庙前地 | 亚婆井前地 | 岗顶前地 | 议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稣会纪念广场 | 贾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馆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总部事务局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 | 澳门邮政局大楼 | 圣物宝库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 澳门博物馆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

坐标22°11′41″N 113°32′26″E / 22.19472°N 113.54056°E / 22.19472; 113.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