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锁子甲

(重定向自环锁铠

锁子甲至早于公元2世纪传入中国,最早以“环锁铠”一词被记录于三国时期曹植所著《先帝赐臣铠表》中[1]

形制

编辑

中国使用的锁子甲在形制上于世界各国区别不大,唯有工艺上略有差别。

使用

编辑
 
塔城地区展出的明代锁子甲与伊斯兰盔

唐宋

编辑

唐宋时期的唐军、宋军与吐蕃军均有装备环锁铠,其中吐蕃军装备率更高些,其士兵与战马均披上锁子甲[2]。但中原王朝军队普遍仍将札甲作为主要铠甲,锁子甲多穿着于脖子、关节或用作内衬作为补充防护手段。

元朝铁网漆皮甲

编辑

元朝时期,锁子甲开始普遍使用,士卒装备的铁胄就有“铁网”(即锁子甲中的铁环组成),胄体为皮制,胄顶为铁制形如小盘,顶端有一小尖[3][4][5][6]。胄体四周嵌有若干弧形钢板与铁网相互连接,而铁网从面颊两侧和脑后下垂形成顿项[7]。此外,根据周纬所著《中国兵器史稿》,元代的铁网漆皮甲在成书(该稿完成于1945年)时有一件实物藏于法国一东方兵器研究专家Charles Buttin,但由于年代久远,该甲藏于何地还不得而知。但书中描述了该甲高64厘米,重6公斤。为前开襟,用两个钩扣系束,前胸为大块漆皮制成,以铁网(即锁子甲)连贯,高级将领所着的甲前胸表层还镶嵌有银丝和印花片。而钢铁网则与该套甲的铁胄中的网甲相同,即锁子甲[7]

明清锁子甲

编辑

明清两代的锁子甲流传至今的实物非常多,在诸如敦煌市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都有完整的甲衣展出,有些是前开襟,也有一些是套头穿,也有些是类似于短袖衬衫形制的短袖锁子甲[8]。明代的锁子甲相比元代,小铁环被缩小到了直径1厘米左右,不再配有内衬,穿着时直接套在袍服之外。而山西省博物馆藏有明代御林军的锁子甲长袖和锁子甲腿裙与卫足(绑腿)。其腿裙与前几朝形制相近,也是两篇腿裙由系带相连,两片腿裙没有衬里,穿时在身后或者绕到身前系束。明神宗的陪葬物种有六弧铁盔,其形制采用了元代笠型铁盔的样式,顿项采用锁子甲编缀,内有锦帛作内衬。此外,明军也有装备形制同伊斯兰盔的铁锁子盔。

清代的锁子甲形制与明代基本相同,在清初为皇帝卫队所使用,而到了清中晚期,锁子甲彻底消失于清军装备之中[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曹子建集/卷八#上 先帝賜鎧表. 维基文库.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 
  2. ^   通典/卷190#吐蕃. 维基文库. 兵器有弓、刀、楯、矟、甲、胄。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枪细,而长于中国者。 
  3. ^ 刘永华. 中國古代軍戎服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4. ^ 贾潍. 中國古代鎧甲的歷史變革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 [20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5. ^ 篠田耕一. 武器と防具・中国編 (Truth In Fantasy). 新纪元社. ISBN 978-4-88317-211-5 (日语). 
  6. ^ 历史群像シリーズ编集部. 『図説・中国武器集成』決定版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 学习研究社. ISBN 978-4-05-604431-7 (日语). 
  7. ^ 7.0 7.1 周纬. 《中国兵器史稿》.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14615968. 
  8. ^ 8.0 8.1 陈大威. 《画说中国甲胄》.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212. ISBN 978-7-122-2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