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考古遗址

(重定向自班清

班清考古遗址(泰语:แหล่งโบราณคดีบ้านเชียง皇家转写Laeng Borankhadi Ban Chiang)为一处位于泰国东北部乌隆府农汉县英语Nong Han District的考古遗址。遗址长1,350米(4,430英尺),宽500米(1,600英尺),面积67.36公顷(166.5英亩),于1966年8月发现。1974-197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与泰国艺术厅英语Fine Arts Department合作进行大规模挖掘,泰国政府于1975年成立“班清国家博物馆”。班清考古遗址于1992年第1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班清考古遗址
世界遗产
班清考古遗址的世界遗产标志
官方名称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英文)
Site archéologique de Ban Chiang(法文)
位置 泰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 (iii)
登录年份1992(第16届会议
网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坐标坐标17°24′27.979″N 103°14′15.32″E / 17.40777194°N 103.2375889°E / 17.40777194; 103.2375889
班清考古遗址在泰国的位置
班清考古遗址
班清考古遗址在泰国的位置

班清考古遗址为青铜器文明,其年代尚未有统一说法,保守估计至少有3,500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班清考古遗址是迄今东南亚已发现最重要的史前聚落,出土文物的数量和种类上也是东南亚最丰富的。2008年1月爆发轰动一时的美国联邦执法人员破获文物走私集团案件,牵涉加州多家博物馆,查获超过一万件被掠夺的文物,其中许多来自班清。之后经过几年努力,美国将班清文物为主的九百多件古文物归还泰国。

历史沿革 编辑

发现 编辑

1966年8月,哈佛大学主修政治学的学生斯蒂芬·杨(Stephen B. Young)为了准备高级荣誉论文,暂住班清进行访问。杨会说泰语,熟悉威尔海姆·索尔海姆英语Wilhelm Solheim(Wilhelm G. Solheim)的著作,以及索尔海姆对东南亚文明古代可能起源之推论。某日,杨和他的助手——一位乡村学校的美术老师,走在班清的一条小路时,杨被一棵木棉树的根绊倒,发现了一个暴露出顶部一小部分的中小型陶罐[1]。杨将陶罐小心挖掘出带回研究,发现陶罐用慢火烧制,而且年代久远,器皿表面的设计相当特殊。他将陶罐样本寄给曼谷一家私人博物馆——苏安·帕卡德宫殿博物院英语Suan Pakkad Palace的潘蒂普·丘博特(Phanthip Chumbote),以及泰国艺术厅的秦于迪(Chin Yu-Di,音译)[2]:25-32。之后,福特基金会的艺术史学家伊丽莎白·莱昂斯(Elisabeth Lyons)将从班清取得的陶片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鉴定年代[3]。不幸的是,消息走漏让人们得知此处有数千年历史的美丽陶罐,引发民众来此疯狂挖掘[2]:25-32

初步挖掘 编辑

泰国艺术厅在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进行几次小规模考古发掘。发现骨骼、青铜器物和大量的陶罐。另外找到米的碎粒,以此推测此地青铜时代的定居者可能从事农耕。原先此地年代最久远的坟墓可追溯到铁器时代,但墓葬物不包括青铜器物,因此推测这些青铜器物归类于新石器时代时期。[2]:25-32

1974-1975年挖掘 编辑

 
重现古代班清文化的样貌:一位女士正在罐子上绘画,于陶班清国家博物馆展出
 
弗西迈寺距离班清国家博物馆约700米(2,300英尺),此处为唯一未遭民众掠劫的考古遗址。展示墓葬的陶器与其他器物

班清第一次有系统的挖掘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与泰国艺术厅共同发起,由切斯特·戈尔曼英语Chester Gorman与皮西特·查龙旺萨(Pisit Charoenwongsa)共同主持计划。其目的不仅在于调查该遗址,并且对泰国和西方考古学家培训最新技术。由于先前的劫掠,当时已找不到未受破坏的区域,调查后聚焦在两个相距100米(330英尺)的区域。调查的成果比先前预期丰富许多,包括引发诸多重视的独特红底陶器,其年代被证明是较晚期的(前300年-200年),许多值得注意的陶器和文物在此下方地层。更令人兴奋的是,挖掘发现坩埚和其他其他金属加工物,证明班清的定居者很早就开始生产金属制品,这些制品不是由其他地区交易而得。出土的青铜器物包括手镯、戒指、脚炼、线、棍子、矛、斧、锄、钩、刀和小铃铛。经过两个季度的挖掘,计有六吨陶器、石头和金属制品被送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进行分析。[4]

班清国家博物馆 编辑

1972年3月20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诗丽吉王后访问班清考古遗址,引发人们对保护班清文物的意识,当时该遗址正面临走私文物的问题,泰国艺术厅于1975年成立班清国家博物馆[5],1981年开放参观,1987年扩建博物馆,2006年翻新建筑[6]

博物馆重现约700米(2,300英尺)外一处名为弗西迈寺(Wat Pho Si Mai)的挖掘过程,模拟在挖掘过程中发现的班清文化文物、骨骼。博物馆的藏品亦包括乔伊斯·怀特博士策划的巡回展览,名为“班清,发现失落的青铜时代”,这批文物原本于国际巡回展出,1987年后成为班清国家博物馆的永久展览品[1]。博物馆的展品依年代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六个子时期,另外还包括一般性讯息、挖掘历史等[7]。博物馆的文物也以虚拟博物馆网站形式展现[8]

走私文物案件 编辑

班清考古遗址在2008年1月成为多家国际媒体的头条新闻,牵涉从泰国走私古文物至美国的犯罪集团,以及加州多家博物馆在知道走私内情的情况下,仍接受捐赠之丑闻[9][10][11]。当时发现来自班清和泰国其他史前遗址的一万余件古文物,至少被五个加州的博物馆收藏。2008年1月24日联邦执法人员兵分13路,对多个地点进行突击搜索,从而揭露此案件。此为一项已秘密布局5年,代号“古代行动”的联邦调查计划之收网行动[12]。此案件经过数年的侦办,两人遭定罪,并促成一家私人艺术画廊与两家博物馆,将班清文物为主的九百多件古文物归还泰国[13] [14][15]曼谷邮报称“在泰国和美国当局的艰苦努力下,从考古遗址掠夺的古文物已被归还”,泰国政府欢迎这些文物归国[16]

考古发现 编辑

人类遗骸所揭示的生活方式 编辑

 
班清文化彩绘陶壶,约前210-前200年,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棕色陶盆,约前1200-前800年,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1974-1975年的挖掘中,至少发现142座不同的墓葬。这个地方通常被称为“墓地”(cemetery site),研究表明死者被埋在住宅旁边或下面,这种做法被称为住宅埋葬(residential burial)[17]。根据迈克尔·彼得罗谢斯基(Michael Pietrusewsky)与米歇尔·托梅·道格拉斯(Michele Toomay Douglas)对人类遗骸的分析,这些遗骸生前生活积极、充满活力,没有任何暴力或战争的迹象。他们以混合农业、狩猎、采集的方式维生,同时已知冶炼金属。由于遗址内未发现金属武器,可以推测人类在此生活期间基本上属于和平状态[4]

年代鉴定 编辑

现阶段班清考古遗址的年代仍有争议。在1974-1975年于班清的发掘之后,切斯特·戈尔曼英语Chester Gorman与皮西特·查龙旺萨(Pisit Charoenwongsa)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发现世界上最早青铜铸造和铁器加工年代的证据[4]。班清文物的年代鉴定首次采用热释光测年技术,得出其年代为前4420-前3400年。此发现若为真,班清遗址将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青铜文明,发现结果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18][19]

当时,陶器的热释光测年是一种实验性技术,而受测的样本数量不多。包括如班农笏英语Ban Non Wat等地陆续的挖掘,证实先前对于班清的年代鉴定结果不精确。后来随着大量文物出土,乔伊斯·怀特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进行分析,测定班清文物的年代更可能是前2000-前1700年。从最底层墓葬的容器中,取出的水稻植硅体年代为前2100年,该容器没有金属残留物。年代最新的墓葬年代约为公元200年。前2000年左右开始生产青铜器,这可由遗迹内的坩埚和青铜碎片证明。[20][21]

另一方面,奥塔哥大学查尔斯·海厄姆英语Charles Higham (archaeologist)使用班清定居者的骨头,以及墓葬处动物的骨头进行对比分析。使用贝叶斯推断统计分析得到的测定结果,表明班清的最初定居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约在前1000年进入青铜时代。[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进行访查,测量该遗址长1,350米(4,430英尺),宽500米(1,600英尺),面积67.36公顷(166.5英亩)。依据放射性碳定年法可追溯最早年代为前1495年,出土的古物年代在前1495-前900年之间,可证明人类在此从事农业耕种、饲养家畜、制作陶器与青铜器。[23]

冶金 编辑

 
陶瓶,约前2100-前900年,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收藏

班清以及泰国东北部其他周边村庄的地层发现许多青铜器物,依照乔伊斯·怀特的测年,约4,000年前的小村落里已开始进行冶金。考古学家对此很感兴趣,因为此地冶金活动在没有军队与城邦的情况下发展出来,与许多古代社会发展冶金的历程不同。[24]:2-3

乔伊斯·怀特博士和伊丽莎白·汉密尔顿(Elizabeth Hamilton)合著一套四册的班清冶金专刊,为涵盖范围最广的班清学术研究。专刊揭示班清遗址以及泰国东北部其他三个遗址[注 1]的冶金相关证据。这是泰国考古学系列的第二个专著,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发行。[25]

在专著中,怀特和汉密尔顿对金属制品进行编目和分类,为班清年代学论述做出贡献。他们通过创新的技术视角对金属制品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其社会背景。为此,他们借由拓扑分布、金属成分和制造技术的变化、现场生产活动的证据,金属制品发现时所在沉积层的证据等,进行系统性的评估[26]:1。不同地区的冶金工人对于金属制品有很大影响,怀特和汉密尔顿发现此地的铜合金制品在村落中制造,并非在大型工坊[26]:2

怀特是班清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宾夕法尼亚大学东南亚考古研究所(ISEAA)。该机构负责管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班清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有一个开放数据库,提供班清及周边遗址发现的金属制品相关文物资料。金属制品分为9类:手镯、锄/耙、刀、点、铃、线/棒、扁平状、无定形,和杂项;其他三个相关的分类为坩埚、模具和炉渣。金属制品数据库还记录每个物件的制造时期与制作工艺分析。[26]:2

世界遗产登录 编辑

1992年12月,第1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美国圣菲召开,由泰国申报的项目“班清考古遗址”经大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班清考古遗址是迄今东南亚已发现最重要的史前聚落,出土文物的数量和种类上也是东南亚最丰富的,符合世界遗产所需具备的“突出的普世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注 2][23]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世界遗产编号 名称 所在地 保护范围 缓冲范围
575 班清考古遗址 17°24'27.979"N 103°14'15.32"E 30公顷 760公顷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三个遗址包括班通(Ban Tong)、班帕克头(Ban Phak Top)、唐巴生(Don Klang)。
  2. ^ 所谓“突出的普世价值”,即超越国界,对现在与未来的全人类具有共同的重要性。[2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Ban Chiang Project Background. Institute for Southeast Asian Archeology (ISEAA).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2. ^ 2.0 2.1 2.2 Time-Life Books (编). Southeast Asia: A Past Regained (Lost Civilizations). 1995-11. ISBN 978-0809491124. 
  3. ^ White, J.C. A Revision of the Chronology of Ban Chia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history of Northeast Thailan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86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4. ^ 4.0 4.1 4.2 Gorman, Chester; Charoenwongsa, Pisit. Ban Chiang A Mosaic of Impressions from the First Two Years. Expedition Magazine. 1976, 18 (4): 14–26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5. ^ Ban Chiang National Museum. Tourism Directory. Ministry Of Tourism & Sports.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6. ^ Ban Chiang. World Heritage Site. WHS.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7. ^ Cripps, Karla. Ban Chiang: Thailand's most underrated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CNN. 2011-12-09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8. ^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Thailand Virtual Museums.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9. ^ Police raid US museums for smuggled antiquities. The Guardian. 2008-01-25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8). 
  10. ^ Andrew, Murr. Inside the Art Museum Scandal. Newsweek. 2008-01-24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11. ^ Wyatt, Edward. An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Antiquities Dealer. New York Times. 2008-01-31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  
  12. ^ Muñoz-Alonso, Lorena. California Antiquities Dealer Sentenced to Prison for Smuggling and Tax Fraud Scheme. Artnet News. 2015-12-21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13. ^ Update: justice continues to be served after 'Operation Antiquity' (Press release).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5-12-14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14. ^ SCOOP: Bowers Museum will return 500+ Thai antiquities seized during 2008 raids. chasingaphrodite.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15. ^ Felch, Jason. Victory for Thailand in US. The Art Newspaper. Allemandi Publishing. 2014-06-10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16. ^ Na Thalang, Jeerawat. Ancient artefacts back where they belong. Bangkok Post (Spectrum). 2014-10-26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17. ^ White, Joyce; Eyre, Chureekamol. Residential Burial and the Metal Age of Thailand. Residential Burial: A Multiregional Exploration. 2011: 59–78. 
  18. ^ Alsop, Joseph. Rewriting Human History. Washington Post. 1975-09-08: A26. 
  19. ^ Wilford, John Noble. New Bronze age Dates Reported. New York Times. 1976-05-14: D12. 
  20. ^ Joyce C. White. Dating Early Bronze at Ban Chiang, Thailand (PD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Archaeologists 2006. Chiang Mai: 91–104. 2008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8). 
  21. ^ White, J.C. A Revision of the Chronology of Ban Chia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history of Northeast Thailan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86. 
  22. ^ Higham, Charles F.W.; Douka, Katerina.; Higham, Thomas F.G. A New Chronology for the Bronze Age of Northeastern Thailan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outheast Asian Prehistory (PDF). PLoS ONE. 2015, 10 (9) [2022-03-26]. doi:10.1371/journal.pone.013754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30). 
  23. ^ 23.0 23.1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24. ^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Ban Chiang,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A: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of the Metal Remain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8. ISBN 9781931707213. 
  25. ^ The Ban Chiang Project – Current Work – Institute for Southeast Asian Archaeology (ISEAA).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26. ^ 26.0 26.1 26.2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Ban Chiang,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B: Metals and Related Evidence from Ban Chiang, Ban Tong, Ban Phak Top, and Don Klang.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 ISBN 9781931707787. 
  27. ^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佐治亚州立大学.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延伸阅读 编辑

  •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Ban Chiang,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A: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of the Metal Remain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8. ISBN 9781931707213. 
  •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B: Metals and Related Evidence from Ban Chiang, Ban Tong, Ban Phak Top, and Don Klang.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 ISBN 9781931707787. 
  •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Ban Chiang,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C: The Metal Remains in Regional Contex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 ISBN 9781931707930. 
  • White, Joyce; Hamilton, Elizabeth. Ban Chiang, Northeast Thailand, Volume 2D: Catalogs for Metals and Related Remains from Ban Chiang, Ban Tong, Ban Phak Top, and Don Klang.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21. ISBN 978093471840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