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桥关,故址位于今河北省雄县城西南,地当冀中大湖白洋淀之北,拒马河之南,河湖相连,水路交通便利。

瓦桥关西出可至保定,北接军事重镇幽州,东可依大清河入海,南通冀中各镇,地位重要。由于“三关”一带居民稀少,易为敌速攻,在此设关,利于防守。

历史 编辑

五代 编辑

唐末年,东北部的契丹渐强大。屡南犯,所以“三关”一带时有战争。到了五代,契丹向外扩张,三关战不停。后唐同光二年,契丹南侵,犯瓦桥关屯兵占领。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博军戍守瓦桥关的士兵皇甫晖煽动同袍叛变,攻下邺都(今河北省大名县),是为邺都之变,庄宗讨伐无功,却死于后续的兴教门之变

后来,石敬瑭乞兵于契丹,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瓦桥等三关便为契丹所有。

后周世宗对契丹用兵。显德六年(959年),世宗亲自率军伐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州莫州和“三关”,于是“三关”以南始为国境。

宋代 编辑

北宋建立初年,国力不强,采取守势,瓦桥等三关成为北宋的北方边防要地。北宋集结重兵驻扎“三关”,以防契丹辽军南侵。可是“三关”四周平原,无大山大河可守。为了增强边防能力,宋真宗时驻防瓦桥关的六宅使何承矩,壅塞九河中徐、鲍、沙、唐等河流,形成众多水泊,河泊相连南北防线。以后水域逐渐增广成为一道沿流曲折800里,宽处达60里的水上长城。水上长城为瓦桥关等三关助威不少,对阻止辽的南侵重要作用。

今日 编辑

时至今日,瓦桥关等关早已不存,那道水上长城大部分都已填平,只有西部的白洋淀尚保留下来。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