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薑的根莖

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鲜根茎[1][2],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3]。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

生姜的外观

产地 编辑

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现今产出量多为印度中国大陆[4],其他如西非加勒比海都有产,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生姜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等地[5]

药用历史 编辑

生姜作为药用有数千年历史[6]。在《神农本草经》之前,医学家对生姜干姜混淆不清,混称为干姜。

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生姜是治疗阳虚的真武汤当中的其中一味药材,另外还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病的说法[7]。南北朝时已有波斯语sanka,译自汉语生姜,表明生姜至少在南北朝时已为伊朗医学界所采用[8]。唐朝的中医学家将生姜列为“中品药”[9]

李时珍曾经这样赞颂生姜的作用:“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料、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气。”[10]

有史籍记载,明朝万历初年明军为镇压都掌蛮而购买“生姜十万斤”作防暑药用[11]郑和下西洋时亦曾携同生姜等药材[12]

采挖栽培 编辑

于秋冬之际采挖,挖起根茎,去掉茎叶、须根沙泥即可入药[13]

生姜的本株喜生于温热的气候,潮湿、寒冷及阳光猛烈的地区不利于生姜的生长,适宜在坡地及阴暗的地区栽培。土壤以砂壤及重壤为宜,土壤须深厚、疏松、肥沃及排水良好。

以姜的根茎栽培,穴栽及条栽均可。种姜以肥厚、浅黄色、有光泽、没有病虫伤疤为佳,可储藏在地下或室内。在南方的一月至四月,北方的五月取出种姜催芽,并将种姜切块,每块保留一至二株壮芽。如以穴栽的方法栽培,须撺行株距40厘米乘30厘米开穴,深约13-17厘米,然后浇粪水于穴内,粪水渗透入土壤后在每个穴内放种一块姜,以堆肥泥土覆盖;如以条栽的方法栽培,则按行距40厘米开沟,施入基肥并按株距27厘米下种,将泥水填至地平面。播种的深浅度亦相当讲究,取生姜须播种至较深的位置,取干姜须播种至较浅的位置。

姜块出苗后如发现缺株可以及时补栽。全年须除草三至四次,追肥四次,以机肥及复合肥为主。栽培生姜对水分的要求严格,不可缺水,出现缺水现象须马上浇水。在收成期之前十日开始停止供水[14]

在病虫防治方面,慎防感染腐败病(Citrus stem and root rot),即俗称的姜瘟,尤其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要特别注意,可用波尔多液防治[15]。发病时须拔除全株,并以石灰替病穴消毒。亚洲玉米螟英语Ostrinia furnacalis草螟科幼虫)及蝴蝶幼虫是主要害虫,可分别以敌百虫(Metrifonate,或Dipterex)及敌敌畏(二氯松)灭杀。

外观辨别 编辑

 
生姜的截面

药用生姜的外观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柱顶端有茎痕或芽,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呈浅黄色,有明显环纹,气味芳香独特,入口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16]

性味归经 编辑

生姜性微温,味辛[17],入肺、胃、脾经[18]

功效主治 编辑

发散风寒 编辑

生姜发汗之力甚强,《本草纲目》谓:“生用发散,熟用和中”[19],用于感冒风寒表实症,常配其他解表药同用,可增强发汗作用,如荆防败毒散[20]。如患轻微感冒,可单用生姜煎汤加红糖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生姜亦可用作预防感冒。

温中止呕 编辑

《药性论》谓生姜“止呕吐不下食”[21]。生姜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用于风寒呕吐,常与半夏同用,如小半夏汤[22]。由于生姜止呕之力较强,亦可配竹茹黄连用于热症呕吐者,亦可单独应用。

温肺止咳 编辑

《药品化义》称生姜“通窍利肺气,宁咳嗽”。生姜辛温入肺经,因而能温肺散寒而止咳嗽,味辣能行水汽而化痰饮,用于风寒咳嗽及肺寒痰饮咳嗽,常配半夏陈皮北杏仁等药,但生姜治肺寒咳嗽的功效逊于干姜[3]

其他功效 编辑

生姜温能卫阳,与养营阴的大枣同用能调和营卫,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之症,如桂枝汤。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煮食鱼蟹海鲜可加入生姜同煮,有散寒气和解腥味的作用。

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服用,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服生姜汁亦能解[13]

姜皮利水消肿,治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 编辑

将采摘得来的生姜洗净,除去杂质,用时切片。

生姜用于内服煎汤,用量介乎1-3(3-10)。《本草纲目》谓生姜:“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故生姜可外用,捣敷后涂在患处或炒热熨[16]

使用注意 编辑

阴虚内热及实热症忌用。《本草纲目》曰:“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李时珍说长期服食生姜有损视力,并会诱发毒疮并发[23]。《本草经疏》又说:“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一再说明长期服用生姜对眼睛会造成损害。

另外,“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不宜服用生姜[24]

临床应用 编辑

治风湿痛、腰腿痛 编辑

用新鲜生姜制成5%-10%的注射液,注射在患处,亦可在穴位进行注射。如果患处在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个患处注入0.5-2毫升的剂量,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每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注射后,患者出现局部性的胀麻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后,胀麻灼热感及疼痛便消退。据临床观察,注射后出现的反应越强烈,疗效越佳。此法用于风湿痛及慢性腰背痛合共113个病例当中,36例有显著疗效、56例有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3%,对风湿痛的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

以此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38例,当中14例痊愈,15例有显著疗效,6例有效。有效病例在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炎症好转或消失,关节功能好转或恢复。此法应用在小儿麻痹症患者身上亦有一定疗效。此外,使用生姜及麻油制造的注射剂也对风湿痛、腰腿痛产生疗效[16]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编辑

将新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每日服三次,两日服完。据数十例的观察,此法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改善效果,服药后能减轻或消退疼痛,反酸及饥饿感的情况亦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患者的食欲增强。不过,此法不能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易于复发[16]

治疟疾 编辑

将新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置在纱布上,并包叠成小方块,敷贴在穴位上,以胶布或绷带固定包扎。临床观察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敷贴在两腿膝眼处的穴位,以生姜二两分敷两穴;第二组敷贴在大椎、间使,以生姜一两分敷三穴;第三组用大椎穴,以生姜五钱敷贴。在8-12小时后取下,反复敷药两次。在40个病例当中,除了第一组和第三组分别有一例无效外,所有病例都有正面反应,能抑压疟疾发作,血液检测疟原虫的结果为阴性[16]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编辑

用新鲜生姜1.5两、红糖一两,捣烂作糊状,每日分三次服用,七天为一疗程。观察50例,治愈率达七成,好转率三成。患者的腹痛、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的情况在服药后消失约五天,大便外观及次数在约四至五天内恢复正常,大便镜检及检测平均转阴日数分别是4.58天及3.6天,未发现副作用[25][16]

治急性睾丸炎 编辑

取用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患侧的阴囊,以胶布固定并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直至痊愈为止。据观察,患者在敷药时都感到阴囊表皮灼热刺痛、发麻发辣,少数案例出现出红肿,个别更会出红疹。在24个案例当中有15例在敷药翌日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明显消退。至第三日,有12例痊愈,症状消失,睾丸消肿,触痛消失。四天后4例痊愈,五天后5例痊愈,治愈平均日数为3.9天,其他疗法(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的治愈平均日数为8.5天,大大缩短了疗程。

此法不能应用于阴囊局部表皮创伤及因睾丸炎引发的化脓穿溃[16]

中毒急救 编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引致的中毒,都可用生姜急救。据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以生姜治疗后康复。对于症状轻微者,以生姜汁漱口,并口服5毫升生姜汁,每隔四小时服5毫升;中毒严重以致昏迷者,急以25%干姜汤鼻仰60毫升,每隔三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26]

其他 编辑

临床曾试用生姜抺拭,治疗白癜风[27]。以生姜浸酒外用于鹅掌风甲癣均有一定效果[28]

药理研究 编辑

生姜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油、辛辣成分、二苯基庚烷三类,其中的辛辣味成分主要是6-姜醇英语Gingerol6-姜酚姜烯酚,也是姜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姜酮醇6在高温下会变为姜烯酚。生姜的姜酮醇6含量较多,干姜的姜烯酚较多[29]

消化系统 编辑

对装有隔离小胃及食道瘘的犬只,以50%生姜煎剂置于其口腔,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的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向胃内灌注25%煎剂200毫升则呈兴奋作用。装有隔离小胃的犬只试服生姜0.1-1克,胃液分泌明显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却使胃蛋白酶对蛋白的消化作用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强[30]

将生姜浸膏使用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呕吐,服用30毫升的10-50%姜汁亦同样有效,但用30毫升的5%姜汁则无效。从生姜内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稀酮混合物有止吐效用,最少的有效剂量为3毫升[31][32]。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效。家兔经消化道给予的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能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而降低,因而能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致的肠绞痛[33]

循环及呼吸系统 编辑

正常人口嚼生姜1克(不吞咽),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1.2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14毫米汞柱,对脉搏则没有显著的影响。生姜酒精提取液对猫只的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亦有直接的兴奋作用[34]

抗菌及抗原虫作用 编辑

生姜的体外试验水浸剂对蓳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35]

其他 编辑

对青蛙蛙皮下、家兔静脉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枢运动麻痹,对家兔有时能降血压[36]

近期研究 编辑

近期的研究指出,生姜的天然生物活性,特别是生姜汁及姜酮醇6,在试管试验里可抑制结肠癌增生及结肠癌内皮细胞小管的血管生成。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细胞测试确认了其反增殖能力;使用微卫星不稳定性内皮细胞发现了姜酮醇6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生姜汁及姜酮醇6均对鼠体内的癌细胞增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对内皮细胞增长及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有间接效果。试管测试显示姜酮醇6有两种抗癌作用:直接抑制结肠癌增生,断绝经由血管生成向肿瘤输送血液[37]

有研究指出,生姜提炼的乙醇及正己烷对三种厌氧性的革兰阴性杆菌蔓越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有抗菌作用,该三种细菌会引致口腔疾病。透过液体色谱方法从活性管柱层析硅胶离析出五种生姜复合物,在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及抗菌测试里分析出其结构。两种高度烷基化的姜酮醇10及姜酮醇12有效抑制口腔病源[38]

最近正在进行有关生姜治疗心脏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测试表明生姜可能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降压及降脂作用。至目前为止较为显著的是,5克剂量的生姜人体测试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39]

附药 编辑

生姜汁 编辑

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温、味辛,具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至十滴,冲服[40][41]

生姜皮 编辑

生姜皮是生姜的外皮,性凉、味辛,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42][43]

煨姜 编辑

将鲜生姜洗净后用草纸包裹,浸在清水里,然后直至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或直接放在火中烤熟,是为煨姜。煨姜性温,味辛,具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恶心呕吐、脾胃不和等症,一般用量为二至三片,煎服[13]

烹调 编辑

除了药用价值丰富外,生姜在食谱里亦占着重要的地位。多汁肥大的嫩生姜气味温和,可用作酿雪利酒,或用作拌碟[44]。用文火可煮成姜茶,通常会在姜茶中加入蜜饯调和,亦可加入小片柠檬及橙[45];老生姜干燥,其汁液具医疗及食疗作用,是印度菜常用的香料,也是中国菜里常用的调味料,常配海鲜、羊肉、菜食等。磨成粉末的生姜可制成姜饼。老生姜多用作调味,嫩生姜则多用于炒、拌、爆等煮法。以生姜为主要材料的食品包括姜醋酸姜等。虽然嫩生姜和老生姜的味道略有不同,但嫩生姜可以六比一的分量替代老生姜[46]。生姜又可制成糖果,是面包、饼干及糕点的调味料。

  • 湿泥姜、新鲜猪脚仔、大白蛋、同珍醋
  • 姜爽甜入色、猪脚酸甜香腍软滑、足味蛋
  • 分部制作样样精、新甜醋底走猪油、分体保鲜不愁食用期[47]

生姜是姜汁汽水的主材料,姜汁汽水是一种可口不含酒精的碳酸饮品,加勒比海地区的姜汁啤酒相类似。

新鲜生姜在用作煮食前应先去皮。生姜应以毛巾包紧,置于胶袋内储存。在冰箱内可储存三周[48],冷藏库则可延至三个月。

各地用法 编辑

在印度,鲜生姜是制作豆类咖喱的主材料。冬季时常加入茶里。在食物里加入生姜粉适合孕妇及生产后的母亲食用,如一种叫“卡特卢”(Katlu)的食品是以生姜、树脂、坚果及糖制成[49]

印度南部,生姜被用来制作一种叫“恩伊-穆尔拉帕”的糖果[50]。小贩会在巴士站贩售这种糖果,一些小吃店也会出售这种糖果,姜饯在当地相当普遍。一些香味不浓的生姜则用作腌制柠檬汁、醋、盐及青椒等。

缅甸,生姜可制作一种叫“格恩-霍特”(gyin-thot)的冷盘,由油浸的碎姜、多种坚果种子制成[51]

印尼,人们以棕榈糖及姜制成一种姜茶,在印尼的食谱里亦常见[52]

中国,生姜常用作拌碟,特别是鱼。姜制的糖果可见于中国的年盒内。除此之外,生姜拌饭或拌菜可提高食欲,故有“饭不香,吃生姜”之说[53]

日本,姜可制成红生姜及姜片,可生用于豆腐及面条[54]

韩国传统的泡菜里,生姜会在发酵之前切碎加入[55]

至于在西餐,生姜通常用于甜食,如姜汁啤酒、姜糕、姜饼等。法国干邑有产一种叫卡顿的姜味利口酒[56]英国则有一种绿色的姜味酒。西方亦会在咖啡及茶里加入生姜。

在加勒比海地区,生姜被广泛用作食材。圣誔节时会制成一种叫索里尔的饮料[57]。牙买加人会制成碳酸饮料,新鲜生姜则用作冲制姜茶[58]

在一些阿拉伯地区,生姜粉是咖啡香料之一。

科特迪瓦,有一种以生姜、橙、凤梨混成的果汁尼亚曼古[59]

Figging是一种利用生姜为工具进行的BDSM项目。把姜切成合适的大小,类似肛塞的形状,放入肛门或阴道之中,会带来刺激与灼热的感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V A Parthasarathy,K Kandiannan,Dr V Srinivasan. Organic Spices. New India Publishing. 2008年: 第382页. ISBN 8189422847 (英语). 
  2. ^ 许健鹏; 高文柱. 《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 华夏出版社. 2005年: 第143页. ISBN 7508037197 (中文(简体)). 
  3. ^ 3.0 3.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生薑.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ISBN 7532351068 (中文(简体)). 
  4. ^ Roberta Wilson. Aromatherapy: Essential Oils for Vibrant Health and Beauty. Avery. 2002年: 第77页. ISBN 1583331301 (英语). 
  5. ^ 广东中医学院. 《中醫方葯學》.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3年: 第873页. ISBN 9787801947567 (中文(简体)). 
  6.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外經貿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0年: 第28页. ISBN 7-5058-2218-7 (中文(简体)). 
  7. ^ 林苛步. 《滿漢全席記略》.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年: 第110页. ISBN 9787313015082 (中文(简体)). 
  8. ^ 沈福伟; 姜义华. 《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第131页. ISBN 7-208-02348-4 (中文(简体)). 
  9. ^ Edward H. Schafer; 吴玉贵. 《唐代的外來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390页. ISBN 7561332572 (中文(简体)). 
  10. ^ 陈贵廷; 李时珍. 《本草綱目通釋》. 学苑出版社. 1992年: 第1338页. ISBN 7507704645 (中文(简体)). 
  11. ^ 刘复生. 《僰國與瀘夷: 民族遷徙、衝突與融合》. 巴蜀书社. 2000年: 第45页. ISBN 7805239681 (中文(简体)). 
  12. ^ 中华医学会. 《中華醫史雜誌》. 中华医学会. 1996年: 第106页 (中文(简体)). 
  13. ^ 13.0 13.1 13.2 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 生姜. 《中國藥典》. 年鉴社. 2005年. ISBN 7502565248 (中文(简体)). 
  14. ^ 王谋强. 生姜. 《蔥、蒜、生薑栽培與管理》.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9年. ISBN 7805848653 (中文(简体)). 
  15. ^ 湖北省农会. 《農村科學致富經: 湖北省專業戶三十三例》.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第92页 (中文(简体)).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江苏新医学院. 生薑. 《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年. ISBN 7532332942 (中文(简体)). 
  17. ^ 陶弘景,《名医别录》
  18. ^ 李中梓. 《雷公炮制药性解》.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0898245 (中文(简体)). 
  19. ^ 王振国.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济南出版社. 1998年: 第113页. ISBN 7806293310 (中文(简体)). 
  20. ^ 广东中医学院. 《中醫方葯學》.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3年: 第108页. ISBN 9787801947567 (中文(简体)). 
  21. ^ 王振国.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济南出版社. 1998年: 第298页. ISBN 7806293310 (中文(简体)). 
  22. ^ 张瑞芳. 《青主女科》. TelliGreen. : 第247页. ISBN 9578858396 (中文(简体)). 
  23. ^ 卢光明; 马继兴; 朱文锋. 《中華醫書集成》.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年: 第1232页. ISBN 7-80013-837-2 (中文(简体)). 
  24. ^ 王士雄; 聂伯纯等. 《隨息居飲食譜》.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30833332 (中文(简体)). 
  25. ^ 王显明. 《中醫內科辨證學》.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 第298页 (中文(简体)). 
  26. ^ 王振国.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济南出版社. 1998年: 第729页. ISBN 7806293310 (中文(简体)). 
  27. ^ 金洪慈. 《白癜風的防治》.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6年. ISBN 7560800890 (中文(简体)). 
  28. ^ 陈熠; 丛众. 《中國藥酒大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年: 第349页. ISBN 7532320545 (中文(简体)). 
  29. ^ 陈文博(2006年),《生姜与干姜成分含量之比较研究》,台湾师范大学
  30. ^ 王振国.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济南出版社. 1998年: 第455页. ISBN 7806293310 (中文(简体)). 
  31. ^ 颜正华; 翁维健. 《臨床實用中藥學》.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 第75页 (中文(简体)). 
  32. ^ 王孝涛. 《中藥飲片炮製述要》.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年: 第171页 (中文(简体)). 
  33. ^ 吴葆杰; 黄文兴. 《中草藥藥理學》.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年: 第132页 (中文(简体)). 
  34. ^ 傅贞亮. 《十萬個為什麼精選-家庭養生保健600問》. 台湾: 城邦出版集团. 2004年: 第65页. ISBN 9867874471 (中文(繁体)). 
  35. ^ 王占玺; 张荣显. 《張仲景藥法研究》.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 第130页 (中文(简体)). 
  36. ^ 苏保洲. 《歷代中風方論評註》.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第186页. ISBN 9787117055703 (中文(简体)). 
  37. ^ Brown AC、Shah C、Liu J、Pham JT、Zhang JG、Jadus MR(2008年),Ginger's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inhibition of rat colonic adenocarcinoma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ngiogenesis in vitro,Department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awaii
  38. ^ Park M、Bae J、Lee DS(2008年),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0]-gingerol and [12]-gingerol isolated from ginger rhizome against periodontal bacteria,Systems Microbiology Research Center,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39. ^ Nicoll R、Henein MY(2009年),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a hot remed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40. ^ 朱时进(清朝); 陈熠; 王咏; 李飞; 吴九伟; 招萼华. 《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第186页. ISBN 753237176X (中文(简体)). 
  41. ^ 张瑞芳. 《青主女科》. TelliGreen. : 第221页. ISBN 9578858396 (中文(简体)). 
  42. ^ 戴慎; 王锦鸿; 史欣德. 《實用中醫方藥辭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第292页. ISBN 7532533190 (中文(简体)). 
  43. ^ 刘德仪. 《中藥成藥學》.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 第174页 (中文(简体)). 
  44. ^ Richard Wong、Noel Barnhurst. Modern Asian Flavors: A Taste of Shanghai. Chronicle Books. 2006年: 第143页. ISBN 0811851109 (英语). 
  45. ^ Ethan Phillips、William J. Birnes. Star Trek Cookbook. Pocket Books. 1999年: 第112页. ISBN 0671000225 (英语). 
  46. ^ Martin Yan. Martin Yan's China. Chronicle Books. 2008年: 第28页. ISBN 0811863964 (英语). 
  47. ^ 黄焯华 marvin,私房姜醋,香港
  48. ^ Kong Foong Ling、Ming Tsai、Chiong Liew. The Food of Asia: Featuring Authentic Recipes from Master Chefs in Burma, China, India, Indonesia, Japan, Kore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Sri Lanka, Thailand, and Vietnam. Tuttle Publishing. 2002年: 第135页. ISBN 0794601464 (英语). 
  49. ^ Benefits of Ginger. intlxpatr.wordpress.com.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英语). 
  50. ^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Ginger. ehow.com.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英语). 
  51. ^ About Ginger. spiceplace.com.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英语). 
  52. ^ Sumastuti Sumukti、University of Hawaii (Honolulu). Indonesian for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5年: 第52页 (英语). 
  53. ^ 高国藩. 《中國俗文化學》. 东亚文化出版社. 2006年: 第382页. ISBN 9889848562 (中文(繁体)). 
  54. ^ Amy Kaneko. Let's Cook Japanese Food!: Everyday Recipes for Home Cooking. Chronicle Books. 2007年: 第16页. ISBN 0811848329 (英语). 
  55. ^ Florence C. Lee、Helen Chaeun Lee. Kimchi: A Natural Health Food. Hollym. 1988年: 第5页. ISBN 0930878590 (英语). 
  56.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Bulletin. H.M. Stationery Office. 1892年: 第17页 (英语). 
  57. ^ Making of America Project. Harper's Magazine. Harper's Magazine Co. 1873年 (英语). 
  58. ^ Lucinda Scala Quinn. Jamaican Cooking: 140 Roadside and Homestyle Recipes. Macmillan USA. 1997年: 第66页. ISBN 0028610016 (英语). 
  59. ^ Ivy Newton-Gamble. A Sweet Taste of Africa. ivy newton-gamble. : 第94页. ISBN 0615224687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 生姜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干姜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生姜 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乾薑 , Dried Ginger , Gan Jiang.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