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秧鸡学名Dryolimnas augusti),又称迪布瓦林秧鸡(Dubois' wood-rail),是一种已经灭绝秧鸡科白喉秧鸡属的鸟类,地方分布于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留尼汪岛。其学名是为了纪念法国诗人奥古斯特·德·维莱勒(Auguste de Villèle,1858-1943),他对于留尼汪岛的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好客的性格,使得众多博物学家得以发现和探索留尼汪的洞穴。

留尼汪秧鸡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鹤形目 Gruiformes
科: 秧鸡科 Rallidae
属: 白喉秧鸡属 Dryolimnas
种:
留尼汪秧鸡 D. augusti
二名法
Dryolimnas augusti
Mourer-Chauviré, Bour, Ribes & Moutou, 1999

1996年在留尼汪的乌龟洞(Caverne de la Tortue)发现了留尼汪秧鸡的亚化石遗骸,并于1999年对其进行了科学描述。标本包括两块完整的跗跖骨、五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喙骨、两块肱骨、一块尺骨、三块股骨、十块趾骨和一块左下颌骨的碎片。

骨化石的发现证实了留尼汪秧鸡与白喉秧鸡亲缘关系很近。其大而粗壮的跗跖骨表明,它可能是白喉秧鸡属中已知最大的类群。

历史上有一份旅行报告可能提到过该物种。1674年,西厄尔·迪布瓦英语Sieur Dubois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了一种秧鸡,命名为林秧鸡(Râle des Bois)。该物种不应与留尼汪紫水鸡英语Réunion swamphen混淆,也就是在同份报告中称作“Oiseau Bleu”的生物。留尼汪紫水鸡被描述为与留尼汪白鹮(以前称为留尼汪渡渡鸟)一样大,而留尼汪秧鸡的体型可能接近普通秧鸡。留尼汪秧鸡可能是不会飞的,因为其翼骨与腿骨的比例类似于同样不会飞的阿尔达布拉秧鸡。

由于迪布瓦的记载是关于留尼汪秧鸡的唯一历史记录,所以这种鸟类可能在17世纪晚期灭绝。考虑到阿尔达布拉岛上的白喉秧鸡中,无飞行能力种群可以在有鼠的环境中生存,但不能在有猫的环境中生存,因此留尼汪秧鸡的灭绝很有可能是猫所致[2]:8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Dryolimnas august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62258591A119207514 [11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7-3.RLTS.T62258591A119207514.en . 
  2. ^ Cheke, A. S.; Hume, Julian P. Lost land of the dodo: an ecological history of Mauritius, Réunion & Rodrigues. London: T & AD Poyser. 2008. ISBN 978-0-7136-6544-4. OCLC 69484453. 
  • Cécile Mourer-Chauviré, Roger Bour, Sonia Ribes & François Moutou: The avifauna of Réunion Island (Mascarene Islands) at the time of the arrival of the first Europeans. In: Avian Paleontology at the Close of the 20th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of Avian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ashington, D.C., 4–7 June 1996. Storrs L. Olson (Edit.) 89:p. 1-38.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