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效应

認知偏誤

确定性效应(英语:Certainty effect),一种认知偏误带来的心理效应,人类对于确定与可能的结果,有给与不同评价的倾向。而对于不可能与低可能性的结果,可能做出过度高估的反应,则称可能性效应(Possibility Effect)。这个结果不是来自逻辑推导,主要来自风险厌恶的心理。最早由丹尼尔·卡内曼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他们用展望理论框架效应来解释这个结果。这个效应可被用来解释阿莱悖论,并说明预期效用理论的缺陷。

实验

编辑

丹尼尔·卡内曼阿摩司·特沃斯基在1986年发表的论文中,根据阿莱悖论,设计出一项实验以说明确定性效应对人类的影响:

他们提供两个方案,供参与实验者选择:

  • A. 确定可以获得 $30
  • B. 80%的机会获得 $45,但20%的机会一无所获

根据实验结果,有78%的人会选择A方案。但是根据预期效用理论,B方案的预期效用($45*80%+0*20%=36)大于A方案。这个实验显示,在这个状况下,人类会对确定性的事物给与较高权重。

之后,他们进行第二个方案选择:

  • C. 25%的机会获得 $30,75%的机会一无所获
  • D. 20%的机会获得 $45,80%的机会一无所获

在这次实验中, 42%的参与者选择 C方案,而58%的人选择 D方案。

第二次实验,把第一次实验两个方案的发生几率同时减少到1/4,保持预期效用不变。但是参与者的选择,由风险趋避,转向于风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