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纳家族意大利语Colonna)或译科隆那、柯隆那,是一个意大利贵族家族,在中古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拥有强大的势力,该家族成员包括教宗马丁五世、至少20位枢机以及多位政治领袖。该家族因与奥尔西尼家族——另一个罗马强大家族的纷争而为人所知,直到1511年由教宗儒略二世发布的一份教宗诏书后他们停止了斗争。1571年两个家族的首领分别迎娶了西斯都五世的两位侄女。科隆纳在意大利语的意思为“柱子”,所以他们将柱子作为家族徽章。

科隆纳家族
国家教宗国

那不勒斯王国
两西西里王国
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头衔
多种头衔
创立10世纪
创立者皮埃特罗·科隆纳(Pietro de Columna)
解体现存
分支
  • 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家族
  • 科隆纳·迪·斯蒂利亚诺
  • 科隆纳·迪·苏姆蒙泰
  • 科隆纳·迪·里尼亚诺
民族意大利人

家族历史 编辑

早期 编辑

一般认为科隆纳家族是图斯库卢姆伯爵英语Counts of Tusculum格雷戈里奥三世英语Gregory III, Count of Tusculum的其中一个儿子皮埃特罗(Pietro,1099-1151)所衍生出来的分支,人称科隆纳的皮埃特罗(Pietro "de Columna"),名称由来是他的领地,位于科隆纳阿尔班山的科隆纳堡(Castello Columna),Columna日后演变为家族姓氏Colonna。

家族于13世纪初迁至奎里纳雷山下并在此定居[1]。家族的第一位枢机是乔凡尼·科隆纳·迪·卡尔博尼亚诺(Giovanni Colonna di Carbognano),他于1206年被任命为执事级枢机。[2]多年以来,枢机乔凡尼·迪·圣保禄英语Giovanni di San Paolo一直被认定为是科隆纳家族第一个担任枢机团长的成员,但现今学者已经确定这不是事实,因为这项假设的基础,一份16世纪的文献,已经被认定为是错误的了。[3]

乔凡尼·科隆纳·迪·卡尔博尼亚诺枢机的侄子,乔凡尼·科隆纳(Giovanni Colonna,约1206-?)[4],于1228年左右成为了道明会的一员,并在现今的圣汤玛斯·阿奎那宗座大学的前身,罗马圣撒比纳圣殿学院接受神学及哲学的训练。他为道明会在罗马省的教会服务,并于1248年于阿纳尼成为教会的领导并于1255年被任命为墨西拿教区大主教。[5][6]

约于这个时候开始,科隆纳家族与前任教宗切莱斯廷三世奥尔西尼家族成为竞争对手。奥尔西尼是坚定的教宗派,而科隆纳家族是皇帝派,这两个家族的对立也间接增强了教宗国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

1297年,家族一名叫做雅各布(Jacopo or Giacomo Colonna)的枢机,从他的其他兄弟奥托内(Ottone)、马特奥(Matteo)、兰道尔弗(Landolfo)手中强行剥夺了他们继承的土地,他们三个向教宗博义八世上诉,教宗命令雅各布将土地归还给他的兄弟并同时要求他将家族位于科隆纳、帕莱斯特里纳等地的堡垒交给教宗国,雅各布拒绝了,同年五月,教宗将雅各布从枢机团中除名并将他及往后四代子孙开除教籍

对此决议不满的科隆纳家族(除了与教宗结盟的三兄弟外)宣称博义八世三年前是用非法手段在雷定五世退位后取得教宗职位,这一争端最后导致了战争,1297年9月,博义八世任命兰道尔弗为教廷军队指挥官前去镇压企图谋反的科隆纳家族成员,兰道尔弗成功击溃反叛的势力并将科隆纳、帕莱斯特里纳以及其他城市夷为平地。科隆纳家族的土地被从新分配给兰道尔弗及他忠诚的兄弟们,而支持雅各布的其他幸存家族成员则逃出了意大利。

然而教宗与科隆纳其他家族成员的冲突并没有因此结束,1302年,博义八世发布了一份教宗诏书,说明不论是精神或是世俗权力都在他本人的管辖范围内,而国王们更是需要遵从教宗的命令,这令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及他的首相纪尧姆·德·诺加雷特感到不快,并谴责教宗的这项声明,不过教宗却于隔年将他们两个开除教籍。[7][8]1303年9月7日,在腓力四世的支持下,纪尧姆及科隆纳家族的夏拉·科隆纳率兵突袭此时位于阿纳尼的教宗,夏拉公开的赏了教宗一个耳光并将他监禁,博义八世于释放不久后死亡,死因众说纷纭。

夏拉因为在1328年将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五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德维希四世,为了纪念此事,科隆纳家族被允许在他们的家族徽章上方加上帝国的皇冠。

科隆纳家族在中世纪晚期善尽公民以及宗教的义务,1280年,家族成员方济各会玛格丽塔·科隆纳英语Margaret Colonna再用尽一生奉献上帝和帮助穷人后去世,她于1848年被教宗庇护九世册封为宣福

文艺复兴时期 编辑

 
位于罗马的科隆纳宫现在的样子

14世纪时,家族赞助拉特朗圣若望大殿的装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马赛克地板。

1314年,枢机埃吉迪奥·科隆纳在法国去世,当时教廷已迁至亚维农,作为一个教会领袖,埃吉迪奥曾在巴黎汤玛斯·阿奎那门下学习,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权威的思想家并担任法国国王腓力五世的私人教师(1268-1314年11月29日)。

著名的诗人佩脱拉克是科隆纳家族的好朋友,他与乔凡尼·科隆纳 (枢机)英语Giovanni Colonna (cardinal)特别要好,经常作为一个贵宾住在科隆纳家族位于罗马的宅邸,他创作了许多与科隆纳家族特殊事件有关的十四行诗

在此时期,科隆纳家族开始宣称自己是儒略-克劳狄王朝的后代,但有非常多意大利家族都曾经这样宣称过,如科隆纳家族的对手奥尔西尼家族

家族成员奥托内·科隆纳于1417年成为了教宗马丁五世,进一步提升了家族的势力,马丁五世结束了40年的天主教会大分裂,将教廷重新迁回罗马并以高明的外交手段开始对罗马进行真正的发展与重建,成为罗马文艺复兴举足轻重、思想开明的代表。[1]科隆纳家族也于这个时期获得帕利亚诺领主的头衔,并持续占有这个头衔至今日。

西斯都四世统治期间,他因与奥尔西尼家族结盟,两个世仇家族的关系更加恶化,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511年,当西斯都四世的侄子儒略二世作为居间调解者,两个家族签署和平合约并握手言和,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1]

1527年爆发的罗马之劫,由于家族成员彭佩欧·科隆纳英语Pompeo Colonna枢机身为帝国的指挥官之一,时任家族首领帕利亚诺公爵阿斯卡尼奥一世·科隆纳意大利语Ascanio I Colonna的妻子阿拉贡的乔凡娜英语Giovanna d'Aragona又是查理五世的远房堂妹,家族位于罗马的住所科隆纳宫是少数未被洗劫与破坏的建筑,甚至在此为3,000多名贵族、枢机提供庇护。[1]阿斯卡尼奥公爵的姐姐维托丽娅·科隆纳成为了16世纪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近现代的历史 编辑

1627年,菲力波一世·科隆纳英语Filippo I Colonna的女儿安娜·科隆纳英语Anna Colonna嫁给了教宗乌尔班八世的侄子,塔迪奥·巴贝里尼英语Taddeo Barberini

1728年,科隆纳家族的卡尔博尼亚诺系将巴贝里尼加入他们的姓氏中,巴贝里尼是乌尔班八世的家族姓氏,由于巴贝里尼家族最后一位继承者没有男嗣,便借由塔迪奥·巴贝里尼的曾孙女科妮莉亚·巴贝里尼(Cornelia Barberini)与朱利欧·切萨雷·科隆纳·迪·夏拉(Giulio Cesare Colonna di Sciarra)的联姻将家族姓氏得以延续。[9]

科隆纳家族从1710年开始成为世袭教会头衔宗座助理亲王英语Prince Assistants to the Papal Throne[10],现任的亲王是马尔坎托尼奥·科隆纳(Don Marcantonio Colonna,1948年出生)。

而家族另一个分支斯蒂利亚诺系目前的首领是斯蒂利亚诺亲王普罗斯佩罗·科隆纳·迪·斯蒂利亚诺(Don Prospero Colonna di Stigliano,1938年出生)。[11]

家族位于罗马的住所科隆纳宫现今仍为家族所有,是少数撑过两次世界大战且从未易主过的贵族住所(如博尔盖塞别墅巴贝里尼宫皆于20世纪初期被国家收购),宫殿中设有科隆纳美术馆(Galleria Colonna)现于每周六上午对公众开放。

主要成员列表 编辑

科隆纳领主 编辑

 
位于拉齐奥的科隆纳
  • 皮埃特罗·科隆纳(Pietro Colonna,1078–1108)
  • 皮耶罗·科隆纳(Piero Colonna,死于1116年后)
  • 奥托内·科隆纳(Oddone Colonna,死于1151年后)
  • 焦尔达诺·科隆纳(Giordano Colonna,死于1188年后)
  • 奥托内·科隆纳(Oddone Colonna,死于1280年后)
  • 乔凡尼·科隆纳(Giovanni Colonna,死于1293)
  • 阿加皮托·科隆纳(Agapito Colonna,约死于1300)
  • 老斯蒂法诺·科隆纳(Stefano Colonna,约死于1349)

帕利亚诺领主、公爵及亲王 编辑

  • 罗伦佐·奥诺富里奥·科隆纳(Lorenzo Onofrio Colonna,死于1423年)
  • 安东尼奥·科隆纳(Antonio Colonna,死于1471年)
    • 皮埃特罗·安东尼奥·科隆纳(Pietro Antonio Colonna),安东尼奥的儿子。
  • 马尔坎托尼奥一世·科隆纳(Marcantonio I. Colonna,1478–1522)
    • 普罗斯佩罗·科隆纳(Prospero Colonna,1452-1523),安东尼奥的儿子。
  • 韦斯帕夏诺·科隆纳(Vespasiano Colonna,约1480–1528)
    • 奥多阿尔多·科隆纳(Odoardo Colonna,死于1485年)
  • 法布里奇奥一世·科隆纳(Fabrizio I. Colonna,1460–1520),首任帕利亚诺公爵。
  • 阿斯卡尼奥一世·科隆纳(Ascanio I. Colonna,死于1557年)
  • 马尔坎托尼奥二世·科隆纳(Marcantonio II. Colonna,1535–1584),首任帕利亚诺亲王。
  • 法布里奇奥·科隆纳(Fabrizio Colonna,1557–1580)
  • 马尔坎托尼奥三世·科隆纳(Marcantonio III. Colonna,1575–1595)
  • 马尔坎托尼奥四世·科隆纳(Marcantonio IV. Colonna,1595–1611)
  • 菲力波一世·科隆纳(Filippo I. Colonna,1578–1639)
  • 吉罗拉莫·科隆纳(Girolamo Colonna,1604–1666)
  • 马尔坎托尼奥五世·科隆纳(Marcantonio V. Colonna,1606或10–1659)
  • 罗伦佐·奥诺弗里奥一世·科隆纳(Lorenzo Onofrio I. Colonna,1637–1689)
  • 菲力波二世·科隆纳(Filippo II. Colonna,1663–1714)
  • 法布里奇奥二世·科隆纳(Fabrizio II. Colonna,1700–1755)
  • 罗伦佐二世·科隆纳(Lorenzo II. Colonna,1723–1779)
  • 菲力波三世·科隆纳(Filippo III. Giuseppe Colonna,1760–1818)
  • 阿斯普瑞诺·科隆纳(Aspreno Colonna,1787–1847)
  • 乔凡尼·安德烈亚·科隆纳(Giovanni Andrea Colonna,1820–1894)
  • 马尔坎托尼奥·科隆纳(Marcantonio Colonna,1844–1912)
  • 法布里奇奥·科隆纳(Fabrizio Colonna,1848–1923)
  • 马尔坎托尼奥·科隆纳(Marcantonio Colonna,1881–1947)
  • 阿斯普瑞诺·科隆纳(Aspreno Colonna,1916–1987)
  • 马尔坎托尼奥·科隆纳(Marcantonio Colonna,1948年出生)

扎加罗洛公爵、加利卡诺亲王 编辑

 
位于扎加罗洛罗斯皮里欧西宫意大利语Palazzo Rospigliosi
  • 吉罗拉莫·科隆纳(Girolamo Colonna,死于1482年),他是帕利亚诺领主安东尼奥·科隆纳(死于1471年)的私生子。
  • 马尔切洛·科隆纳(Marcello Colonna,死于1526后)
  • 卡米洛·科隆纳(Camillo Colonna,死于1558年),第一代扎加罗洛公爵。
  • 朋佩欧·科隆纳(Pompeo Colonna,死于1584年)
  • 马齐奥·科隆纳(Marzio Colonna,死于1601年后),第三代扎加罗洛公爵以及第一代加利卡诺亲王。
  • 皮埃尔弗朗切斯科·科隆纳(Pierfrancesco Colonna)
  • 朋佩欧·科隆纳(Pompeo Colonna,死于1676年)

帕莱斯特里纳领主及亲王 编辑

 
科隆纳-巴贝里尼宫
  • 斯蒂法诺·科隆纳(Stefano Colonna,死于1347年)
  • 斯蒂法内罗·科隆纳(Stefanello Colonna,死于1366或68年)
  • 乔凡尼·科隆纳(Giovanni Colonna,死于1413年)
  • 尼可洛·科隆纳(Niccolò Colonna,死于1410年)
  • 雅各布·科隆纳(Iacopo Colonna,约死于1431年)
  • 斯蒂法诺·科隆纳(Stefano Colonna,死于1433年)
  • 斯蒂法诺·科隆纳(Stefano Colonna,1433–1482或90)
  • 弗朗切斯科·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死于1538年)
  • 斯蒂法诺·科隆纳(Stefano Colonna,死于1548年)
  • 朱利欧·切萨雷·科隆纳(Giulio Cesare Colonna,死于1571年后)
  • 弗朗切斯科·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死于1636年),同时也是第一代卡尔博尼亚诺亲王,他于1630年将帕莱斯特里纳售予巴贝里尼家族。

卡尔博尼亚诺亲王 编辑

 
卡尔博尼亚诺堡
  • 弗朗切斯科·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死于1636年)
  • 朱利欧·切萨雷·科隆纳(Giulio Cesare Colonna,1602–1681)
  • 埃吉迪奥·科隆纳(Egidio Colonna,死于1686年)
  • 弗朗切斯科·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1684–1750)
  • 朱利欧·切萨雷·科隆纳(Giulio Cesare Colonna,1702–1787),与第四代帕莱斯特里纳女亲王科妮莉亚·巴贝里尼(Cornelia Barberini)结婚,卡尔博尼亚诺系家族姓氏改为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
  • 乌尔巴诺·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Urbano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733–1796)
  • 马菲奥·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Maffeo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771–1849)
  • 马菲奥·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Maffeo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850–1925)
  • 乌尔巴诺·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Urbano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913–1942),没有男嗣。
  • 阿尔贝托·里阿里欧-斯福尔扎·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Alberto Riario Sforza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937-2008),乌尔巴诺姐姐的养子,也是他的女婿,经由婚姻获得头衔,将家族姓氏改为里阿里欧-斯福尔扎·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
  • 乌尔巴诺·里阿里欧-斯福尔扎·巴贝里尼-科隆纳·迪·夏拉(Urbano Riario Sforza Barberini Colonna di Sciarra,1961年出生)

家族著名人物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科隆納宮官方網站.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2. ^ Werner Maleczek, Papst und Kardinalskolleg von 1191 bis 1216, Vienna 1984, p. 154-155
  3. ^ Helene Tillmann, "Ricerche sull'origine dei membri del collegio cardenalizio nel XII secolo. II/2. Identificazione dei cardinali del secolo XII di provenienza Romana", Rivista di Storia della Chiesa in Italia, 1975, p. 401-402
  4.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IFCN2Smn9cC&pg=PA17#v=onepage&q&f=fal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24-2013
  5.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M6wwPZorcAC&pg=PA267#v=onepage&q&f=fal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25-2013
  6. ^ Fra Giovanni Colonna By Antonio N. Di Stefano, 1995, 30-31,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IFCN2Smn9cC&pg=PA31#v=onepage&q&f=fal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24-2013
  7. ^ Chamberlain, E.R. The Lord of Europe. The Bad Popes. Barnes and Noble. : 120. 
  8. ^ Ian Mortimer: "Barriers to the Truth" History Today: 60:12: December 2010: 13
  9. ^ Dizionario di erudizione storico-ecclesiastica da S. Pietro sino ai nostri giorni,Gaetano Moroni,1842,p.297. [2015-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0.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PAL HONOREES IN THE UNITED STATES[永久失效链接]
  11. ^ Theroff's Gotha, with references to current, legitimate members of the princely family. [201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