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马罗夫战役 (1914年)
科马罗夫战役(Battle of Komarów)或俄国方面称为托马索夫战役(Battle of Tomaszów),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上的一场战役,为加利西亚战役的一个环节,战斗的结果为奥匈帝国击退了俄罗斯帝国,但这场胜利并未持久。
科马罗夫战役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的一部分 | |||||||
被动员参战的俄军士兵。 | |||||||
| |||||||
参战方 | |||||||
奥匈帝国 | 俄罗斯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康拉德·冯·赫岑多夫 莫里茨·冯·奥芬贝格 |
尼可莱·伊凡诺夫 帕维尔·冯·普列维 | ||||||
参战单位 | |||||||
第4军团 | 第5军团 | ||||||
兵力 | |||||||
200,000 | 200,000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 | 20,000人被俘,损失150门火炮 |
战前态势
编辑德国与奥匈帝国
编辑根据德国与奥匈帝国在战前的计划,双方将分别从东普鲁士与加利西亚展开钳形攻势,切断俄属波兰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同时由西里西亚出发的两个德国军团将一举夺取华沙,粉碎俄军的主力。然而,由于小毛奇对施里芬计划的改弦更张,东线的德军遭到削弱,以填补西线德军在阿尔萨斯-洛林的空缺,而东普鲁士的德军将以防御为先;此外,小毛奇也鼓动奥匈帝国的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按照计划发动攻击以牵制俄军。康拉德对情势的判断也过于乐观,他认为奥匈军有能力同时应付塞尔维亚与加利西亚两条战线,因而决定派出第1、第4两个军团向北推进,丹克尔率第1军团在克拉希尼克首开战斗,冯·奥芬贝格的第4军团掩护他的右翼,向札莫希奇一带推进。
奥匈军第4军团的指挥官,步兵上将莫里茨·冯·奥芬贝格是一员资深将领,在1911至1912年间曾短暂担任奥匈帝国的战争部长,这位老将在科马罗夫战役中显示了他熟练的战术才能,然而整场加利西亚战役的败绩,使他成为康拉德指挥不当的替罪者,也结束了奥芬贝格的军事生涯。
第4军团下辖10个步兵师与3个骑兵师,包含步兵上将斯维托札·博罗耶维奇的第6军(3个师);奥芬贝格麾下的5位军长中,也有2位是骑兵出身的将领,他们的骑兵在这场战役中将扮演吃重的角色。
俄国
编辑在俄军方面,与奥芬贝格对阵的是隶属西南方面军辖下的第5军团,由帕维尔·冯·普列维骑兵上将指挥。这位波罗的海德意志贵族在战斗中展现了他的忠诚,尽管结果不如预期,他随后仍继续率领第5军团参加罗兹战役与马祖里湖周边的战斗。
俄军第5军团下辖4个军,含步兵9师、骑兵1师1旅,以及一支精锐的顿河哥萨克部队,数量上并不逊于对手,且足以威胁奥芬贝格的侧翼,但俄军的步兵素质参差不齐,补给与动员都隐藏着不少缺陷,影响了他们的作战效率。
战斗历程
编辑当俄军西南方面军得之克拉希尼克战役失利后,总指挥伊凡诺夫炮兵上将、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中将下令第5军团向西靠拢,以支援败退的俄国第4军团[1],同时也得掩护位置更东侧的俄军执行大迂回战术。然而,奥芬贝格的部队比俄军估计的来得更早,双方在26日接战;顾此失彼的普列维受到三方包夹[2],无法发挥原有的侧翼优势,加上在克拉希尼克的失败影响,俄军军心动摇,进而恶化为溃退。到31日,奥匈军已俘获了20,000名战俘以及约150门火炮,这些官兵是俄军最早征召、经验最丰富的老兵,他们的损失连带削弱了俄军本已脆弱的素质。
后续发展
编辑奥匈军在克拉希尼克、科马罗夫的两场胜利,加上德军在坦能堡战役的大胜,以及在西线的迅速推进,使中欧强权一杜看到了迅速打赢战争的希望。不料仅在数日后,奥匈军立刻在加利西亚战役的后半段遭遇大败,而德军的攻势也在马恩河被迫停下。在奥匈军逼近卢布林之际,由平斯克沼泽一带迂回而来的俄军攻破了防御薄弱的侧翼,由于负责防卫加利西亚的奥匈第3军团一半的兵力已经北上支援奥芬贝格与丹克尔,由塞尔维亚调来的第2军团尚未抵达,给予俄军一个有利的空档。在俄军的攻击下,康拉德不得不放弃进攻,将奥芬贝格等部调回南方救援,甚至也被迫放弃伦贝格与桑河以东的领土,只能守住克拉科夫到普热梅希尔一线的防御工事。
在科马罗夫战役取胜的奥芬贝格引咎去职,此后他未再掌握兵权,但于1915年晋封男爵,在姓氏后加上了“冯·科马罗夫”(von Komarów)以纪念这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