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戎之战,是指秦国历史上,秦仲至秦穆公时发动的一系列对西戎部族国家[注 1]的战争。

秦攻戎之战
日期前824年-前621年
地点
中国陕西省及甘肃省东部
结果 秦国胜利,秦穆公控制西戎各邦
参战方
秦国 西戎各邦
指挥官与领导者
秦仲
秦庄公
世父
秦襄公
秦文公
秦宪公
秦武公
秦德公
秦宣公
秦成公
秦穆公
不详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概述

编辑

为周封臣

编辑

周孝王封大骆之子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周朝的附庸,号曰秦嬴,大骆另一子成则继承大骆,居于西犬丘(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无道,各诸侯国反叛。西戎趁机攻打秦地,将西犬丘的大骆一族全灭[参 1],至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攻打西戎,开启了秦国对西戎的战争。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对西戎的战争中战死,周宣王于是给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等五人7000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秦庄公击败西戎后,周宣王秦庄公继承秦仲之位,并封其为西垂(即西犬丘)大夫,领有分支原居的西犬丘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其长子世父为了报祖父秦仲为西戎所杀的仇,决意讨伐西戎,并让太子之位于其弟秦襄公[参 2]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于汧(今陕西省陇县南),同年,西戎包围西犬丘,公子世父率军迎击,被西戎所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才放还公子世父。

东复周土

编辑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周幽王在骊山下被犬戎杀死。秦襄公率兵救援,立有战功。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到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嘉奖秦襄公之功,封其为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并向秦襄公承诺说: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参 3][注 2]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率军东攻西戎,直至岐山一带,同年,秦襄公去世,秦文公继位。[参 4]

秦文公三年(公元前763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于次年到达汧河、渭河的交汇处(今陕西省眉县附近)。经占卜后卦象得吉兆,在此建立新都[参 5]

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秦文公收编关中的周遗民,将秦国的领土东扩展到岐山,并把岐山以东的土地在名义上献给周平王[参 6]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前714年,秦宪公将秦国国都由汧渭之会(今陕西省眉县附近)迁至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注 3],同年,秦宪公派军队征伐亳戎的都邑荡社(一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一说在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代)[参 7],次年,秦军攻克荡社[参 8]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国攻灭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参 9],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太子秦武公,立秦出子继位。至前698年,弗忌、威累、三父派刺客在鄙衍杀害秦出子。秦出子死后葬于衙县(今陕西省白水县彭衙村一带),三庶长拥立原太子秦武公继位。

秦武公元年(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征伐位于彭衙(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的彭戏氏,一直进兵到西岳华山下[参 10]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攻打邽(今甘肃省清水县北)、冀(今甘肃省甘谷县南)两地的戎人邦国,并在两地设县[参 11]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弟秦德公继位,次年(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次年后,即前676年,秦德公去世,秦德公长子秦宣公继位。前664年,秦宣公去世,葬于阳,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秦成公继位[参 12]

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秦成公去世,葬于阳[参 13]。秦德公少子、秦成公之弟嬴任好继位,即秦穆公。

西侵戎邦

编辑

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称臣于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洮河(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备注

编辑
  1. ^ 《农业类型的演变与戎狄族群的兴起》认为 “晚商以前北方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戎狄”族群应当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2. ^ 当时关中地区一带被西戎各部所占领。
  3. ^ 《帝王世纪·秦》误作为秦出子时期迁都平阳。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2.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3. ^ 《史记·卷五·秦本纪》:“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4. ^ 《史记·卷五·秦本纪》:“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5.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6.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7. ^ 《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史记索隐·秦本纪》:“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
  8.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9.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
  10. ^ 《史记·卷五·秦本纪》:“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
  11.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12.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
  13.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