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方战争

第二次北方战争,也称北方战争,是1655年-1660年,发生在瑞典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俄罗斯沙皇国勃兰登堡-普鲁士外西凡尼亚克里米亚汗国神圣罗马帝国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之间的战争。波兰在这场混战中受创最重,虽然最后免于崩裂瓦解,但仍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破败与中衰;在这场灾难的“大洪水时代”(1655–1660年),波兰立陶宛联邦丧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与大国地位。

1655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世进攻波兰立陶宛联邦,轻易地攻入华沙,以后一些相关国家先后参战。勃兰登堡-普鲁士在瑞典军的奇袭之下,被迫选择瑞典为盟友,在1656年与瑞典签下拉比傲条约,瑞典获得东普鲁士之宗主权,领主腓特烈·威廉必须将一半的关税与地方税收交给瑞典,并提供兵力。1656年10月,瑞典、哥萨克酋长国外西凡尼亚勃兰登堡摩达维亚瓦拉几亚等国正式组成同盟,该同盟的目的即在瓜分波兰,而波兰虽有克里米亚汗国为同盟(11月还加上俄罗斯为同盟),一时间却难敌众多敌人,大有瓦解崩溃的趋势。勃兰登堡-普鲁士后来转而向波兰立陶宛联邦合作,在1657年签下卫劳条约,波兰立陶宛联邦承认东普鲁士之独立主权。此时瑞典不满足于从波兰立陶宛联邦捞得的战利品,他们将进攻的矛头转向老仇敌俄罗斯,俄瑞战争(1656-1658年)因此进入白热化状态。

接着罗马教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丹麦荷兰联合起来反对瑞典。此时波兰名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救国行动逐渐看到成果,波兰因此从谷底向上回升,把越来越多的敌军赶出国土,譬如在1657年,外西凡尼亚军团被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彻底击败,终于在7月22日与波兰签定和约、退出战争;哥萨克酋长国也独木难支,8月6日酋长国领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病死之后,酋长国也正式结束对波兰的战争。

虽然瑞典为了对付丹麦,大胆渡过冰封的海峡,在1658年攻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但却被荷兰与新加入战局的英吉利共和国之联合舰队击败,放弃哥本哈根。1660年5月,因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突然病逝,双方签订和平的奥利瓦条约。波兰立陶宛联邦放弃对瑞典王位的要求,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利沃尼亚的大部分属地。瑞典在波罗的海势力达到鼎盛时期。条约并正式确认霍亨索伦家族拥有本是波兰附庸普鲁士公国的完全主权。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周惠民,《德国史》(台北:三民,2004)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