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班图人

班图人,是索马里的少数民族,主要谁居住在该国的南部,靠近朱巴河谢贝利河的地区。他们是从不同的非洲东南部班图语族群捕获,并因19世纪阿拉伯奴隶贸易带到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他们因外表,语言,文化也与主流索马里人不同,自从他们来到后一直也被索马里社会边缘化。索马里班图部落共有六个:马金多,马库阿,曼雅萨,姚,扎拉莫,札古亚。这些部落中有氏族和亚氏族

总而言之,在索马里的班图语居民在内战前大约80,000人,然而最近的估计认为这一数字高达900,000人。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在公元前3000-2500年之间,原始的原班图语族来自西非的尼日利亚喀麦隆地区,他们开始了千年之久的向东迁移。班图人的扩张首先进入非洲中部,后再向东部和南部扩张。但没进入非洲东北部,他们来到此地是因阿拉伯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

编辑

印度洋奴隶贸易是多方位的,并随着时间而改变。为了满足粗重体力劳动的需求,来自非洲东南部的阿拉伯奴隶贩子数百年间抓获大量非洲黑人卖给在摩洛哥利比亚,索马里,埃及沙特阿拉伯波斯湾印度,远东和印度洋岛屿的客户。

从1800年到1890年,25,000-50,000之间的非洲黑奴被认为已经从桑给巴尔的奴隶市场送到索马里海岸出售。大多数黑奴来源也是来自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拉维。这些班图群体被称为Mushunguli,这个词包含多个隐含意思,包括“工人”,“外国人”和“奴隶。他们多在朱巴河和谢贝利河流域的种植园工作,种植经济作物如粮食和棉花等。

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终结

编辑

19世纪40年代,来自谢贝利山谷的第一个逃亡的奴隶开始在朱巴河谷定居。到19世纪90年代末,当意大利和英国占领了朱巴兰地区,估计有35000个班图前奴隶们已经在那里定居。

在索马里的意大利殖民政府在20世纪因意大利国王的法令废除了奴隶制。但一些班图奴隶仍被奴役并继续被大多数索马里人鄙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索马里班图人,主要是昔日奴隶的后裔,成为天主教徒,他们主要生活在乔哈尔。

事实上,1895年,首45班图奴隶由意大利殖民当局和天主教会解族出来,前者后来皈依天主教。但这些前奴隶不久被意大利人征召为意大利国有种植园强迫劳动,从事索马里人也不想从事的粗重劳动,而且意大利人也认为索马里人比班图人优越。

当代情况

编辑

轮廓

编辑

班图人多数称自己为班图人,如可追踪他们的起源到在东南非洲的班图集团一般称Shanbara,Shangama和Wagosha,如可追踪他们的起源到到非洲南部的则称Mushunguli。

虽然一些班图人说索马里语,但大多数人仍说他们祖先的班图语方言。

不像大部分人传统是牧民的索马里人,班图人多是定居农民。他们的身体特征也与索马里人不同,班图人卷发,较矮小,肌肉更发达和肤色较黑。

大多数班图斯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他们拥抱伊斯兰教以逃避奴隶制。有些班图奴隶是基督徒,然而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许多班图族保留了他们祖先万物有灵论的传统,包括舞蹈和使用魔法和诅咒。许多这些宗教传统酷似那些仍在坦桑尼亚实行的一套。

一些班图人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试图把自己加入索马里人父系部落结构中,这些班图人被索马里被称为sheegato,即冒牌货,这意味着它们不是索马里人,并且在收养,客人基础上隶属于索马里人。总而言之,班图人和索马里人之间的极少混杂,通婚也极为罕见。

1991年后

编辑

索马里内战期间,许多班图人在下朱巴河流域的土地被索马里各部族民兵控制,作为异族和拥有枪支小,班图人特别容易遭受暴力和被持枪民兵抢劫。

为了逃避战争和饥荒,班图人数以万计逃到肯尼亚,大多数人宣誓再也没有回到索马里。2002年,国际移民组织(IOM)将大批班图难民转移到西北1500公里外的卡库马,原因是该地远离索马里边界,是更安全的安置地点。

定居美国

编辑

1999年,美国对班图难民的安置计划被描述为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从非洲来的难民安置计划。成千上万的班图难民计划在美国定居。在2003年,第一个班图难民开始到达美国城市,到2007年,13000个难民在美国与联合国难民署(UNHCR),美国国务院的帮助下已被安置到城市,遍及全国各地。

回到祖先家园

编辑

除了美国,事实上多数班图人更愿在非洲东南部定居,这也实现了他们祖先两百多年前的梦想。

尽管坦桑尼亚最初愿意给予班图难民庇护,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并没有提供任何财务或后勤保障支持难民安置和融入坦桑尼亚。当来自邻国卢旺达的难民开始进入该国西部地区时,坦桑尼亚当局也经历了额外的压力,迫使他们撤回容纳班图难民的提议。莫桑比克是班图人的另一个祖先所在地,后来成为重新定居点,但莫桑比克政府很快放弃了其诺言,理由是该地区缺乏资源和潜在的政治动荡。。

到了2000年代后期,坦桑尼亚的情况已有改善,而坦桑尼亚政府开始给予公民权那些祖先被阿拉伯人贩卖为奴的班图难民土地和公民权。

参考

编辑

Gwyn Campbell, The Structure of Slavery in Indian Ocean Africa and Asia, 1 edition, (Routledge: 2003), p.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