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真可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明末四大高僧
莲池祩宏
紫柏真可
憨山德清
蕅益智旭

紫柏真可(1543年—1603年),明代江苏人,俗姓沈,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后世尊称他为紫柏尊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年谱

编辑

真可祖籍江苏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幼年时举家迁移至江苏吴县太湖畔。父亲名沈连,字季子。至五岁时仍不会说话,后遇到一名异僧,预言他将来将会出家,之后他才开始会说话[1]

十七岁时,仗剑远游。至苏州闾门,因大雨,遇到虎丘僧明觉。在虎丘山寺,夜听明觉诵八十八佛名,隔日清晨,便向明觉要求出家,出家当夜起,即静坐到天明,一生胁不至地,修行不倒单。当时明觉想为寺院铸造大钟,真可即只身至平湖,募到生铁万斤,成就铸钟一事。

真可性格刚烈,出家后,见僧人喝酒食荤,即当场喝斥:“出家儿如此,可杀也!”[2]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见《华严经》,在武塘景德寺闭关读书三年,之后辞别明觉,开始他行脚修头陀行的一生。他一日行二十里,即使脚疼痛不堪,仍然以石砥脚,继续行走[3]。在行脚途中,因为听到张拙〈见道偈〉而悟道[4]。曾经在相山精研法相宗,后至北京法通寺,参学于遍融长老,依止于门下九年。

万历七年,真可与浙江嘉兴知府陆光祖等人发愿刊刻《大藏经》,并亲自募集资金,最终于万历十七年正式于五台山开版,这也就是后世所知的《嘉兴藏》。在他行脚所经之处,他也努力复兴寺院,见到土豪地主强占寺院时,也不避官司缠讼。自嘉兴楞严寺始到归宗云居为止,一生复兴了十五座寺院。

万历十四年,憨山德清法师写信请他至牢山一谈,两人相会于牢山山脚即墨城中,从此成为至交[5]。万历二十三年,德清被诬以“私创寺院”的罪名而入狱,遭流放岭南。他曾说:“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6]。为了营救憨山与要求朝廷停止征收矿税,他不停奔走在京师各界,引起当权者的注目。弟子劝他离开京师避祸,他说:“吾当断发,已如断头,今更有何头可断!”

万历三十一年,因为朝廷立储的问题,引发第二次妖书案[7],真可受牵连,遭东厂逮捕,入锦衣卫刑部官员诬定为妖书作者。真可深深感慨:“世法如此,久住为何?”,于十二月十七日辰时,沐浴端坐,数称毗卢遮那佛而逝[8]

弟子依照其遗言,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北京城西郊的慈慧寺。万历三十二年京城大水,弟子将他的遗体移至径山寂照庵,后又因塔进水,移至开山,肉身经十三年不坏。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由憨山德清举行荼毗仪式,将他的舍利供奉于径山文殊台,世称紫柏塔。

著作

编辑

真可的著作不多,收录于《长松茹退》、《紫柏尊者全集》及《紫柏尊者别集》之中。

注释

编辑
  1.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师生,五岁不语。有异僧过其门,摩顶。谓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忽不见,师遂能语。先时见巨人迹下于庭。自是不复见。”
  2.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见僧有饮酒茹荤者。师曰:出家儿如此,可杀也。僧咸畏惮之。”
  3.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一日行二十里。足痛,师以石砥脚底,至日行二百里乃止。”
  4.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一日闻僧诵张拙〈见道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师曰:错也,当云方无病、不是邪。僧云:你错他不错。师大疑之,到处书二语于壁闲,疑至头面俱肿。一日斋次忽悟,头面立消,自是凌跞诸方。尝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如何。”
  5.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予以谢恩入长安,师携开公走海上。......予在长安闻之,亟促装归,兼程至即墨。师已出山,诘朝将长发。是夜,一见大欢笑。明发,请还山,留旬日。心相印契,师即以予为知言,许生平矣。”
  6.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越三年乙未。予供奉圣母赐大藏经,建海印寺成。以别缘触圣怒,诏逮下狱。鞫无他辞,蒙恩免死,遣戍雷阳,毁其寺。师在匡山闻报,许诵法华经百部,冀祐不死。......师以予未归初服,每叹曰:法门无人矣。若坐视法幢之摧,则绍隆三宝者,当于何处用心耶?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若释此三负,当不复走王舍城矣。”
  7. ^ 《明史》卷114〈后妃二.神宗后妃.郑贵妃〉:“《续忧危竑议》复出,……书托“郑福成” 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大略言:“帝于东宫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朱赓内阁者,实欲更易之义。”词尤诡妄,时皆谓妖书。帝大怒。”
  8. ^ 憨山德清〈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金吾讯鞫,但以三负事对,绝无他辞,送司寇。时执政欲死师,师闻之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索浴罢,嘱侍者小道人性田曰: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道人哭,师叱之曰:尔侍予二十年,仍作这般去就耶。乃说偈讫,端坐安然而逝。御史曹公学程,以建言逮系,问道于师。闻之急趋至,抚之曰:师去得好。师复开目微笑而别,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