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迈辛格

约瑟夫·阿尔伯特·迈辛格(德语:Josef Albert Meisinger,1899年9月14日—1947年3月7日),绰号“华沙屠夫”,是纳粹德国的一名党卫军成员,也是纳粹党的成员以及盖世太保的一分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是波兰第四别动队的指挥官。1941年至1945年,他在德国驻东京大使馆担任盖世太保的联络人。1945年,他在日本被捕,被判犯有战争罪,并在波兰华沙被处决。

约瑟夫·阿尔伯特·迈辛格
昵称华沙屠夫
出生1899年9月14日
 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王国慕尼黑
逝世1947年3月7日(1947岁—03—07)(47岁)
波兰 波兰人民共和国华沙莫科托夫监狱英语Mokotów Prison
效命 德意志帝国
 纳粹德国
军种慕尼黑警察 1922–1933
盖世太保 1933–1945
服役年份1916-1919, 1933–1945
军衔旗队领袖
统率别动队
华沙地方警察
参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铁十字勋章

生平 编辑

迈辛格出生于慕尼黑,是约瑟夫·迈辛格和贝尔塔·迈辛格的儿子。 他于1916年12月23日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巴伐利亚预备役第 30 师第 22工兵营第230迫击炮连服役。 在战斗中受伤后,他被授予铁十字勋章和巴伐利亚军事功绩十字勋章。1919年4月19日加入弗朗茨·里特·冯·埃普麾下的自由军团,与他一起对抗苏维埃巴伐利亚共和国。1922年10月1日,他开始在慕尼黑警察总部工作。 作为自由军团高地第二连第三排的队长,他参加了1923年11月8日至9日的希特勒啤酒馆政变

他于1933 年3 月5 日加入党卫队,随后于1933年3月9日加入巴伐利亚政治警察,因而与海因里希·穆勒弗兰茨·约瑟夫·胡贝尔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他曾在自由军团中一起服役)相识。 当时,海因里希·希姆莱担任慕尼黑警察局长,海德里希担任政治警察第四局长。

1936年,希姆莱创办帝国对抗同性恋与堕胎行为中央办公室英语Reich Central Office for the Combating of Homosexuality and Abortion。1936年至1938年间,该机构由约瑟夫・迈辛格负责。1937年,约瑟夫·迈辛格称同性恋行为与北欧日耳曼种族的天性完全相异,同性恋行为会削弱民族并影响日耳曼人军事战斗能力。[1]

1939年,约瑟夫·迈辛格下令屠杀10万犹太人。[2]1941年至1945年期间,他在德国驻东京大使馆内工作,当时他是盖世太保的联络官

1941年,当时已有大约18,000至20,000名犹太人从奥地利和德国逃难到上海市并在当地定居。约瑟夫·迈辛格希望日本人消灭当时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 [3]他建议日本人在崇明岛建立集中营,把犹太人关押在此并将他们全部处决; [4][2]或者把犹太人赶到货轮上。 [5] 不过日本人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此时上海境内出现了上海隔都[6][7],在上海的犹太人未经日本占领当局允许不得离开上海隔都[8]

1945年,约瑟夫·迈辛格在日本被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波兰。1946 年12月17日在华沙,他与路德维希·费舍尔(纳粹华沙地区总督)、马克斯·道梅(华沙秩序警察代理指挥官)和路德维希·莱斯特(纳粹华沙市全权代表州长)一起被指控为纳粹分子,犯有战争罪。审判于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2月24日期间进行。1947年3月3日,华沙最高国家法庭判处梅辛格死刑,3月7日,他在华沙莫科托夫监狱被处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美)克罗著,大屠杀 根源、历史与余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7,第207页. 
  2. ^ 2.0 2.1 (法)贝尔纳·布里赛著;刘志远译,上海 东方的巴黎,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08,第303页. 
  3. ^ Marvin Tokayer and Mary Swartz, The Fugu Plan: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Japanese And The Jews During World War II, Gefen Publishing House Ltd, 2004. ISBN 9652293296
  4. ^ O'Neill, Mark, "A Saved Haven: Plans to rejuvenate Shanghai's rundown former Jewish ghetto will celebrate the district's role as a sanctuar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1, 2006; Features: Behind the News; p. 11.
  5. ^ Jane Shlensky, "Considering Other Choices: Chiune Sugihara's Rescue of Polish Jews,"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Durham, NC, 2003, p. 6. (PDF). [2010-08-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23). 
  6. ^ Patrick E. Tyler, "Jews Revisit Shanghai, Grateful Still that it Sheltered Them." New York Times, June 29, 1994.. [202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7. ^ Heppner, Ernest G., "Strange Haven: A Jewish Childhood in Wartime Shanghai (review)"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in Shofar: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Jewish Studies, Volume 19, Number 3, Spring 2001, pp. 160–161.
  8. ^ Heppner, Ernest G. Shanghai Refuge – A Memoir of the World War II Jewish Ghetto,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