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5号(或UK 5)是英国和美国合作专门在X射线波段观测天空,并共同使用的太空望远镜。它于1974年10月15日从印度洋圣马可平台发射,一直运行到1980年。这是作为羚羊专案的一部分发射的倒数第二颗卫星。

羚羊5号
任务类型天文学
运营方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英语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 NASA
国际卫星标识符1974-077A
卫星目录序号7471
航天器属性
制造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发射质量130.5千克(288磅)
任务开始
发射日期无法识别日期。年份必须为4位数(年份小于1000时使用前导零)。 UTC
运载火箭侦查兵火箭英语Scout (rocket family)B-1
发射场布罗格里奥航太中心英语Broglio Space Centre
任务结束
离轨日期1980年3月14日
轨道参数
离心率0.00325
近gee点512 km(318 mi)
远gee点557 km(346 mi)
倾角2.9 degrees
周期95.3 minutes
历元1974年10月14日 23:00:00 UTC[1]
搭载仪器
  • Rotation Modulation Collimator
  • 2- to 10-KeV Sky Survey Instrument
  • High-Resolution Source Spectra
  • Bragg Crystal Spectrometer
  • High-Energy Cosmic X-Ray Spectra
  • All-Sky Monitor
← Ariel 4
Ariel 6 →

背景

编辑

羚羊5号号是英美联合羚羊专案的第五颗也是倒数第二颗卫星[2]。这是该系列中第三颗完全在英国建造的卫星[3]。它在发射前被命名为UK 5,发射成功后更名为羚羊5号[4]

1967年5月,英国和美国在羚羊3号发射时首次讨论了羚羊5号的计划。科学研究委员会(SRC)在6月发布了一份实验需求的提案,并于1968年7月正式向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数提出[5]

卫星设计

编辑

发展

编辑

1969年,朴茨茅斯的马可尼太空与防御系统(MSDS)被选为主承包商。SRC选择MSDS Frimley作为姿态控制系统(ACS),选择MSDS Stanmore作为核心仓库[4]

为了看看侦查兵火箭的隔热罩是否可以扩大,以适应此次任务更大的实验舱。设计了一个更大的隔热罩,进行了这项研究,让美国进行了一次实验和英国进行了五次实验[4]

活动

编辑

羚羊5号旋转稳定[3]。这颗卫星改进了羚羊4号的姿态控制sfn|Dalziel|1979|p=413}}。它使用液体丙烷,通过减压阀膨胀,并以散装储罐温度加热[6]

电力来自安装在环绕太空船周长7/8的太阳能电池,并以3.0 Ah的镍镉电池储存[6]

感测器

编辑

全天空监视器(ASM)是两个一维针孔相机,卫星每次旋转都会扫描大部分天空[7]。角分辩率为10°×10°,有效面积为3平方厘米(0.465平方英寸),带通为3-6 keV。ASM设计用于满足2千克(4.4英磅)、每秒1比特和1 W的资源预算[7]

巡天仪器(SSI)的角分辩率为0.75×10.6°,有效面积为290平方厘米(45平方英寸),带通为2–20keV[7]

任务

编辑

发射

编辑

发射行动耗时六周,从古皮号英语Guppy (aircraft) Guppy从索尼岛(Thorney Island)起飞开始[8]。该卫星于1974年10月15日从肯雅海岸外印度洋圣马可平台发射[9]

操作

编辑

卫星由阿尔普顿实验室(英语:Appleton Lab.)的任务控制中心操作[10]。它以每分钟超过10转的速度旋转[10]。羚羊5号 一直运营至1980年[2]

成果

编辑

在发射后的四年内发表了100多篇科学论文[11]

注解

编辑
  1. ^ Ariel 5 Trajectory Details. NASA Space Science Data Coordinated Archive. [8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2. ^ 2.0 2.1 HEASARC: Observatories - The Ariel V Satellite. NASA.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December 2013). 
  3. ^ 3.0 3.1 Krebs, Gunter. Ariel 5 (UK 5). Gunter's Space Page. [8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4. ^ 4.0 4.1 4.2 Smith & Courtier 1976,第422页.
  5. ^ Smith & Courtier 1976,第421页.
  6. ^ 6.0 6.1 Smith & Courtier 1976,第429页.
  7. ^ 7.0 7.1 7.2 Priedhorsky WC; Holt SS. Long-term cycles in cosmic X-ray sources. Space Sci Rev. 1987, 45 (3–4): 291–348. Bibcode:1987SSRv...45..291P. S2CID 120443194. doi:10.1007/BF00171997. 
  8. ^ Smith & Courtier 1976,第428页.
  9. ^ Cooperative Space Mission Provides New Knowledge. Grand Prairie Daily News (Grand Prairie, Texas). 18 October 1974: 8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9) –通过Newspapers.com. 
  10. ^ 10.0 10.1 Ariel 5. NASA Space Science Data Coordinated Archive. [9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6). 
  11. ^ Harvey 2003,第99页.

参考资料

编辑

进阶读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