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代表处(德语:Ständige Vertretung,缩写StäV),是指两德分裂时代德语Deutsche Teilung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了处理彼此间的实质双边关系瑞典语Relationer mellan Västtyskland och Östtyskland,而互设于对方之中央政府所在地代表机构德语Ständige Vertretung,其中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位于东柏林、东德常驻西德代表处位于波恩。两德常驻代表处的成立是于1974年时,透过双方政府的同意而正式落实,直至1990年才随着两德统一而宣告废止。

西德常驻东德东柏林代表处的标志,摄于1990年10月2日(两德统一前夕)。

历史

编辑
东德常驻西德波恩代表处的牌匾,写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常驻代表处”的字样。摄于1974年。
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旧址纪念匾,写着“1974年至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常驻民主德国代表处位于此楼内”。摄于2013年。

两德互设代表机构的法源可追溯至1972年12月21日,当天东西两德签署了《两德基础条约[1],条约中的第8条(Artikel 8)即规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应交换常驻代表团,且应设于彼此的政府所在地”[注1]。然而代表处的建立直至1974年前都未能落实,因为自1973年春天起,虽然两国就互设代表处的议题展开谈判[2]:p106,但东德方面对于代表处的特殊地位有所排斥[3]:p141,希望其对西德派遣的代表机构所具有的角色能与其驻在他国的大使馆相同[2]:p106,而西德方面则基于“东德不是外国”的立场,坚持双方互设的单位要称做常驻代表处,而非大使馆[3]:p141

1974年3月14日,东德外交部英语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East Germany)副部长库特·尼尔德语Kurt Nier西德总理府国务秘书(Staatssekretär君特·高斯德语Günter Gaus签订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间之常驻代表处建立备忘录》[注2],以及一份针对细节问题的议定书(Protokollvermerke)。两者均于该年5月2日生效[4]:p16,而两座常驻代表处也自同日起分别在东柏林及波恩正式开馆运作[5]。东德常驻西德代表处位于波恩东南部,地址为戈德斯贝格大道德语Godesberger Allee18号[6],而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位于东柏林市中心西部,地址为汉诺威街(Hannoverschen Straße)28至30号[7],官邸则位在莱比锡大街,不过西德代表处的大部分人员居住于西柏林境内,他们可透过查理检查哨跨境通勤,前往东柏林的代表处上班[8]

西德及东德互设的常驻代表处建筑在两德统一后仍得到保留,或挪为他用。左为柏林的西德驻东德代表处旧址,右为波恩的东德驻西德代表处旧址。摄于2006年。

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成立以来,数次与驻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德邻国内的西德大使馆一起成为东德难民投奔西德或取得庇护权的管道[3]:p148。最早在1975年时,即有东德访客入馆要求出境。东德人民警察为了防止人民脱逃,而在代表处周边执行定期盘检,此后东德市民因“非法接近”(unerlaubter Kontaktaufnahme)西德代表处之罪而遭到逮捕的案例超过400宗以上[9]。尽管如此,1980年代内的西德代表处仍发生数起大规模的东德难民入馆事件。1984年1月24时,即有20位进入馆内的东德公民获准离开西德代表处、前往西德。同年6月27日时,又因为55位东德人进入代表处而闭馆[10]:p390。1989年初,近20名东德公民在西德代表处内滞留约2个星期,之后才于1月11日离馆[10]:p392,同年8月8日,西德代表处面临131名难民的涌入,为了因应拥挤而再度被迫闭馆[11][10]:p393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两国互设的常驻代表处也随即撤废[8],但其办公建筑并未在当时跟着遭到弃置或拆毁,而是挪作其他用途。柏林的西德代表处旧址被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接收、当作其在柏林的第二办公室,后又改为纪念建筑[9];波恩的东德驻西德代表处办事楼则在1991年起作为下萨克森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两个州代表处德语Landesvertretung处址,后则成为德国营养学会德语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Ernährung会本部所在地,并位于波恩环市观光街道“民主之路德语Weg der Demokratie”的沿线上[12]

性质与任务

编辑

东德与西德的常驻代表处最高负责人称作“常驻代表处主任”(Leiter der Ständigen Vertretung),也是两德对彼此派遣的代表,其上任时需向对方的国家元首递交到任书(西德主任对东德国务委员会主席呈送,东德主任对西德联邦总统呈送)。代表处人员及其家属也享有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规定的外交优惠权[4]:p16-17

除此之外,两德的常驻代表处在其派驻地内也与不同体系的政府单位对接。在双方达成的协议及妥协下,东德方面管理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相关事务的部门为外交部,但东德常驻西德代表处的相关事务主管机构则为总理府[4]:p17

两德常驻代表处的职责包括就两德关系中如政治、文化、经济、邮政、旅游、学术等领域的互动进行会谈或推动交流,以及针对交通要道(如德国24号高速公路(柏林-汉堡高速公路))改善、退休人员协定、非商业性的缴付或汇票往来等议题举办洽商。西德驻东德代表处的任务尚包含观察东德内政、外交、经济概况,也同时协助东西两德人民在互访或探亲时所遭遇的问题(如证件申请、财务困难等)[4]:p17

历届主任

编辑
 
西德常驻东德代表处主任君特·高斯德语Günter Gaus(左)与东德财政部法语Ministère des Finances de 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allemande司长汉斯·尼默里希(Hans Nimmerich,右)就两德过境议题德语Transitabkommen签署备忘录,摄于1975年。
姓名 上任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西德常驻东德(东柏林)代表处主任
君特·高斯德语Günter GausGünter Gaus 1974年 1981年 [13]
克劳斯·伯林德语Klaus BöllingKlaus Bölling 1981年 1982年 [13]
汉斯·奥托·布罗伊蒂加姆德语Hans Otto BräutigamHans Otto Bräutigam 1982年 1989年 [13]
法兰兹·贝尔特勒德语Franz BerteleFranz Bertele 1989年 1990年 [13]
  东德常驻西德(波恩)代表处主任
米歇尔·科尔德语Michael KohlMichael Kohl 1974年 1978年 [13]
埃瓦尔德·莫尔特德语Ewald MoldtEwald Moldt 1978年 1988年 [13]
霍斯特·诺伊鲍尔德语Horst Neubauer (Diplomat)Horst Neubauer 1988年 1990年 [13]

注释

编辑
  • 注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应交换常驻代表团,且应设于彼此的政府所在地”之原文如下:“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ie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werden ständige Vertretungen austauschen. Sie werden am Sitz der jeweiligen Regierung errichtet.[7]
  • 注2^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间之常驻代表处建立备忘录》之原文名称为《Protokoll zwischen der Regierung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Regierun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Errichtung der Ständigen Vertretungen[1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简体中文)李晓兵. 聯邦德國《基礎條約》案及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 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 2014-03-28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2. ^ 2.0 2.1 (英文)A. James McAdams. Germany Divided: From the Wall to Reunific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2015-02-22]. ISBN 0691001081. 
  3. ^ 3.0 3.1 3.2 (英文)Helga Haftendorn德语Helga Haftendorn. Coming of Age: Germ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45.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2015-02-22]. ISBN 0742538761. 
  4. ^ 4.0 4.1 4.2 4.3 (繁体中文)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编), 統—前東、西德交流之研究, 台北: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1991, ISBN 957-00-0296-4 
  5. ^ (英文)Images - The New Ostpolitik and German-German Relations: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in the GDR (1982). German History in Documents and Images (GHDI)德语Deutsche Geschichte in Dokumenten und Bildern.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6. ^ (德文)W. Goldmann Verlag. B. P. Kursbuch Deutschland. Deutsche BP Aktiengesellschaft. 1985: p. 106 [2015-02-22]. ISBN 3442100852. 
  7. ^ 7.0 7.1 (德文)Vertrag über die Grundlagen der Beziehungen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documentarchiv.de.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8. ^ 8.0 8.1 (英文)Exkursus: THE PERMANENT MISSION (in german: Ständige Vertretung). Ständigen Vertretung.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9. ^ 9.0 9.1 (德文)Hannoversche Straße 28: Früher Ständige Vertretung, heute Bundesministerium.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10. ^ 10.0 10.1 10.2 (英文)Dirk Philipsen. We Were the People: Voices from East Germany’s Revolutionary Autumn of 1989. Duke University Press英语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0822312948. 
  11. ^ (英文)Historical countdown to fall of Berlin wall. German Embassy, Colombo.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8). 
  12. ^ (德文)Ständige Vertretung der DDR von 1978-1990. Weg der Demokratie德语Weg der Demokratie.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德文)Ständige Vertretung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ei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in Ostberlin. 德國聯邦檔案館.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