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搁亦称腕枕秘阁,俗称手枕,为古代东亚地区书写和绘画时承腕或垫臂肘、防止手臂沾墨的用具,多呈长方形、覆瓦式,因用者较少而传世不多。臂搁的流行始于明代,因宋人写字为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一手悬肘挥写,故不用臂搁,明代为写小楷,手臂也随之贴近书案[1]。明代臂搁多为制,因竹片肚壁虚起,不惹字墨,最为适用,清康熙时出现瓷制臂搁[2],以乾隆时制作最精[3]。臂搁多在反面具雕饰,正反两面都雕饰丰富的臂搁可以竖直放置,用作案屏[4]

清代象牙雕人物臂搁,杭州博物馆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 《文物鉴赏手册》.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 ^ 刘仁庆. 《简明中国手工纸(书画纸)及书画常识辞典》.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 ^ 刘伟. 《晚清官窑瓷器识真》.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4. ^ 谢天宇、寥辰、陈伟莲、马昊翔. 《中国雕器收藏与鉴赏全书 (下卷)》.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