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

(重定向自自然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英语:physical anthropology),又称生物人类学(英语:biologic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生物演化遗传学人类适应与变异、灵长目学型态学的机制,以及人类演化的化石记录。

灵长类头骨

体质人类学发展自十九世纪,早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研究。体质人类学这个名称来自它的资料是体质的(化石,特别是人类骨骼)。随着达尔文理论与现代综合理论的兴起,人类学家取得了新型态的资料,有些人开始自称为“生物人类学家”。

体质人类学的某些早期分支,例如人体测量学的早期研究,已受到批评。例如颅指数的数据以往经常被用以推论行为特质。

研究范围

编辑

体质人类学主要从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类体质差异与种族概念、灵长目与人类的演化关联、人类物种的起源与扩散过程。因此,体质人类学包括了许多次学科,包括人类遗传学、灵长目学、分子人类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等等。体质人类学家经常与考古学家通力合作,在学科分工上,体质人类学家偏重人类及相关动物的化石与现生物种研究,考古学家偏重于器物与遗址研究。

近年来,由于小说及同名电视系列剧《寻骨线索》(Bones)甚为风行,体质人类学的DNA研究与法医方面的应用,受到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不断发掘出许多远古人类化石,这使得人类演化过程的图像更趋完整,然而学者对于化石及DNA证据的诠释或有差异,也因此产生许多论辩。大抵上体质人类学家对于接纳新物证并修改旧有概念都抱持着相当开放的态度,因为每件新发现都必须经过严谨的发掘与实验室研究,况且远古人类的化石都是历经长年辛勤工作再加上好运,才得以重见天日。

早期体质人类学研究偏重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如肤色、发型、头型和体质,这不免因联结到种族歧视概念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对于现生人种的研究,偏向生物化学方面,如血型与镰状红血球症以及天花的关联,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并从Y染色体与粒腺体DNA的研究,追溯人类的演化迁徙路线。

生物人类学家的基本任务是解答下列一些问题:人类是什么?什么是人类进化的化石记录?世界上的人类为何如此相同或不同?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解答这些问题,生物人类学家必须就下列方面进行探讨:灵长类研究、人科起源及人类起源研究、人类微观进化研究、古病理学研究、营养健康研究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等。

在本质上,体质人类学和生物人类学的含义是相同的,但是“体质人类学”逐渐被称为“生物人类学”的趋势是有历史原因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体质人类学家逐渐熟知并开始引入遗传学方法,群体遗传学研究也在这时开始被重视起来。这样,传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内容便从灵长类研究、人科起源及人类起源研究、人类微观进化研究等方面扩展到对人类群体生物性的考察,特别是对群体遗传学的考察上来,因此,“生物人类学”一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分支学科

编辑

人类演化的研究,往往包含其他的分支学科:

  • 人骨学  对于骨架材料的研究。人骨学专家能将他们的技术与知识运用于其他领域:
    • 古病理学  研究人类骨架中的疾病与外伤痕迹。
    • 法医人类学 为验尸官或医事检验人员,提供人类遗骸的分析与鉴识。这种研究常为法律判决提供重要证据。

内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李法军. 生物人类学[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