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

(重定向自臺灣大學工學院

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简称台大工学院,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工学部,是国立台湾大学的学院之一,由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工程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医学工程学系及其他研究所、研究中心所组成。[1]

院史

编辑

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的前身是台北帝国大学工学部。早在台北帝国大学设立之初,便有成立工学部的构想,然而限于国内外情势及经费,并未实现。昭和十五年(1940年),台湾总督府内成立“台北帝国大学工学部创设准备委员会”筹办工学部创设事宜,由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长丹羽重光及教授龟山直人二人实际规划筹办。依据此设计,台北帝国大学工学部将在昭和十八年(1943年)成立,学部分为机械工学、电气工学、应用化学及土木工学四个学科,每个学科包含六个讲座,另外加上七个各科共同讲座,共设三十一个讲座。

工学部在筹设之初即面临战争时期人力物力缺乏的窘境,因此在昭和十八年开始授课至昭和二十年十一月移交给国立台湾大学时,讲座未完全开设、教授尚未满编、器材严重缺乏,几乎无教学及研究成果。即便如此,工学院仍如期在昭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开始授课,收纳帝大预科第一届毕业生。此时台北帝国大学农林专门部改制为台湾总督府台中高等农林学校(今国立中兴大学),并迁往台中,工学部即以空出来的教室作为临时院馆。工学部新大楼于昭和十九年(1944年)二月完工启用,是为现在的机械工程馆[2]

昭和二十年(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十一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易名为“国立台北大学”。[3]1945年12月15日,国立台北大学正式定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并将“学部”改称“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名称始定。

台大工学院自接收以来不断扩增编制,现在已经成为涵盖各工程领域的全方位工学院。造船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随后于1976成立造船工程学系。1977年成立环境工程学研究所,1982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应用力学研究所,1988年成立建筑与城乡研究所,1998年成立医学工程学研究所,2002年成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2001年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增设大学部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2002年造船工程学系与研究所改名为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系;医学工程学系则由医学工程学研究所于2018年增设大学部而来。[4]

教研单位

编辑

学系暨研究所

编辑
  • 土木工程学系
  • 机械工程学系
  • 化学工程学系
  • 工程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 医学工程学系

研究所

编辑
  • 环境工程学研究所
  • 应用力学研究所
  • 建筑与城乡研究所
  • 工业工程学研究所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
  • 绿色永续材料与精密元件博士学位学程
  • 分子科学与技术国际研究生博士学位学程

研究中心

编辑
  • 水工试验所
  • 严庆龄工业研究中心
  •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机械研究中心
  • 船舶及海洋技术研究中心
  • 前瞻绿色材料高值化研究中心
  • 奈米机电系统研究中心
  • 策略材料国际研究中心
  • 碳循环永续技术与评估研究中心
  • 组织工程与3D打印中心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2. ^ 台北帝大工學部簡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3.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紀事 (PDF). 2010-06-24 [2012-1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03). 
  4. ^ 工學院簡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