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九书》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于815年写给好友元稹讨论文学的长信。信中阐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

创作背景 编辑

《与元九书》作于815年(唐宪宗元和10年)冬天,该年白居易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2]是作者在经历了青年仕进时期,迈入中年贬谪时期。在这转折点上,《与元九书》仍正面的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对社会的关怀,清楚明白呈现对创作的执著坚持理念。[3]

诗歌理论 编辑

《与元九书》认为文学有崇高的意义与价值,绝不是一种游戏的无用的消遣品;它的重要使命,是要补查时政泄导人情。然而自诗经以后,中国的文学渐渐地离开他的使命,而趋于唯美个人浪漫。于是他们便下了改革文学的决心,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1][4]

地位 编辑

《与元九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大杰认为《与元九书》“在中国过去的文坛,这是一篇最大胆最有力量的文学运动的宣言,在这篇文字里,他对于往日的古典文学格律文学大胆地批评破坏,同时于新文学又加以理论的建设。杜甫张籍有这种意见,没有说出来。韩愈柳宗元有这种意见,虽是说出来了,但是说得太含糊太做作,时时夹杂着道统圣贤的不切实的理论,反而使他们的文学主张掩藏了。只有白居易说的又平浅又有条理,使人一望就可领略它的要点。这一篇宣言,可以代表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初那将近百年的社会文学运动最成熟的主张。”[4]胡适认为:《与元九书》可以是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宣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然而胡适也认为《与元九书》的理论有过于狭隘的缺陷。[5]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胡适《读白居易与元九书》:“白香山与元微之论文书……文学大率可分为二派:一为理想主义(Idealism),一为实际主义(Realism)。……香山之言曰:‘自登朝以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治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实际的文学家之言也。……故吾曰:‘上所录之文,乃文学史上极有关系之文字也,’可作实际派文学家宣告主义之檄文读也。”载于《胡适留学日记》,商务印书馆,台北,1959年。721-728页。
  2. ^ 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ISBN 9787532502806。2789-2806页
  3. ^ 邹孟洁《从〈与元九书〉探析白居易诗学思想的承继与开展及其讽谕诗底蕴》。载于《问学》第十八期。
  4. ^ 4.0 4.1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第十五章社会诗的兴衰与唯美诗的复活。1939年。收录于《民国丛书》第2编58册文学类。388页以下。
  5. ^ 胡适《论文学》:“前记香山论文书……白香山抹倒一切无所讽谕之诗,殊失之隘。读其言有感,拉杂书此。吾十六七岁时自言不作无关世道之文字(语见《竞业旬报》中所载余所作小说《真如岛》),此亦知其一不知其二之过也。”载于《胡适留学日记》,台北,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737-7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