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行(1910年12月—2000年1月3日),原名胡元绍胡喜庆。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生平 编辑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第二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

1929年10月,参加了儒延坊红军游击第一大队。不久任班长、排长。1930年3月在油田青山战斗负重伤。1930年康复后归队,参加了第七、八、九次攻打吉安战斗。攻克吉安后,从红军游击队升级到红三军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特务连班长、排长、教导营第一连指导员、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长。1933年还担任过南丰县县委书记。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红四师红十团党总支书记。1935年5月11日攻打会理战斗,被一发炮弹破片击中,头顶的头发头皮全部被削平,血肉模糊,不省人事,在没有麻药情况下,从头部、四肢和身上取出了12块弹片。后在延安的医院里又取出20块弹片,但仍有4块弹片无法取出。1936年4月下旬,渡黄河东征山西攻打霍县时,一颗子弹从左腿膝盖处打进去,穿通后又击中右腿同一个部位,动脉被切断。回延安养好伤后双腿的膝盖处伸不直,走起路来弯曲一拐一闪,成了半蹲的“二等甲级革命残废军人”。

西安事变”后,随周恩来去西安做张、杨部队军官和青年学生的统战工作,改名舒行。1937年春回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员。

抗战爆发后,任抗大第七大队第三队队长,抗大二分校第二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分局党校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1942年2月17日包森牺牲后,继任晋察冀军区冀东第十三团团长,政委李子光,副司令单德贵,参谋长陈云中,政治部主任王文。1944年11月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李子光兼、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曾雍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文。第十三团团长陈云中/师军,政治委员王文,副团长王振东。1945年1月,舒行带队在平谷东高村伏击单德贵伪军“京北剿匪支队”时,第十三团部分基层干部战士不愿打自己原来的老首长和老战友,战斗中不向伪军开枪投手榴弹,一场设计很好的伏击战打成了击溃战,跟在后边的日军冲上来后,打伏击者反而吃了亏。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第十四军分区作为冀热辽挺进东北的西路军,和地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李子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文,率领第13团1、2、3、4连和特务连组成北进第一支队,开辟热河地区,部队迅速发展壮大,以1、4连和特务连一部扩编为第4团,全团1800人;以2、3连和特务连一部扩编为第5团,全团1300多人;以第4团和第5团组建冀热辽军区第24旅。1945年底改为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热河纵队第二旅。1946年9月热河纵队第二旅与热河纵队第三旅合编为冀热辽独立第13旅,旅长黄皓显、政委陈仁麒,其中原第4团、第5团合编为第37团。1947年8月,独立第13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第22师,第37团改为第64团。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第133师第397团。1952年8月第133师调归第四十六军建制。1969年12月改为第138师第412团。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兼承德卫戍区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参谋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副军长,第五十军第二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第二参谋长。1952年秋回国治病。1955年任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70年1月到吉安军分区干部休养所离职休息。因肺癌晚期病逝于江西,终年90岁。

家人 编辑

妻子王克(1922-2021),原名王佩芬,博野县小庄头村人。大姐王佩萱(王佩珊)1925年入党。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结婚,育有一子一女。曾任博野县妇救会宣传委员、冀中十分区的联合县妇女委员会主任、晋察冀十四地委秘书、热河省委组织部干事、解放军第五十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1953年转业,副厅级待遇离休。[2]

女儿舒娟

儿子舒放

参考 编辑

  1.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凤凰网(转自摘自《党史博览》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2. ^ 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舒行、王克 一张黑白合影 见证革命伉俪初心”,《河北青年报》2022年11月2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