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公共租界

芜湖各国公共租界是1877年至1943年存在于今中国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一个外国租界,位于芜湖老城西门外,南起陶家沟,北抵弋矶山,东至普通山,西达长江[1]

芜湖海关旧址,为租界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历史 编辑

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芜湖、宜昌、温州和北海增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英国驻烟台领事达文波(Arthur Davenport)来芜湖,与芜湖关道刘传祺交涉在芜湖开辟租界事宜。同年四月,双方签订《租界约》,规定将芜湖西门外沿江一块面积为119亩的滩地作为芜湖通商租界。

但是初期很少有外商前来投资。1882年英国怡和洋行前来拟租界内一块滩地,该地长久以来被芜湖木商堆放木排,木商拒绝交出土地。1901年,怡和洋行通过英国驻华公使馆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敦促时任芜湖关道吴景祺迅速解决英洋行租地问题。吴会商英国驻芜湖领事柯韪良(Sir William Pollock Ker)提出要明立章程,方可动员木商搬迁。此时美、法、俄、日等国也要求尽快设立租界。1902年吴拟定《芜湖通商租界章程草稿》,经柯韪良和安徽巡抚聂缉椝修改,于1904年中英正式签订《芜湖各国公共租界章程》。1905年5月16日,清外务部批准该章程。同年6月28日,芜湖租界举行开辟仪式。

之后外商、传教士纷纷前来租地盖房。1927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收复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芜湖公共租界也遭受冲击。1937年,芜湖被日军占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全面占领芜湖公共租界。1943年1月日本政府与南京汪精卫政权签约,宣布废除在华外国租界。之后,英国美国政府也与重庆国民政府签约,宣布归还在华租界。抗日战争胜利后,芜湖公共租界不再恢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地里志·市镇》:租界在陶家沟北,弋矶山南,计地七百十九亩四分四厘八毫一丝四忽。光绪二年因云南土番戕害英人案,会议于烟台增订条款,添开宜昌、芜湖、北海、温州四口作为通商口岸,设领事官驻札之。光绪三十年芜关道童德璋英领事柯韪良议定租界章程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