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伊石油公司

英波石油公司波斯语شرکت نفت ایران و انگلیس英语Anglo-Persian Oil Company)是在1908年发现伊朗马斯吉德苏莱曼(Masjed Soleyman)一处大型油田后成立,这是首家在中东开采石油的公司。1935年,英波石油公司易名为英伊石油公司,它在1954年成为英国石油公司,是现代BP的前身[1]

Anglo-Persian Oil Company
شرکت نفت ایران و انگلیس
英伊石油公司
公司类型公用事业能源
公司结局1954年被英国石油公司(BP)取代
后继机构英国石油公司(BP)
成立1908年
结束1954年
总部 伊朗帝国德黑兰
产业能源
产品石油
位于德黑兰的前英伊石油公司大楼。现在为外交事务处3号办公室(Foreign Ministry No.3)。

达西石油协定 编辑

探测及发现 编辑

1901年,伦敦社会名流、百万富翁威廉·诺克斯·达西(William Knox D'Arcy)与波斯国王穆扎法尔丁·沙达成共识,他得到了伊朗大部分地区的60年石油勘探权,而国王则收取5万英镑、其余伊朗重要人物收取2万英镑的股份及未来16%的利润[2][3]

达西雇用了地质学家乔治·伯纳德·雷诺兹(George Bernard Reynolds)在伊朗沙漠地区进行勘探。沙漠的环境恶劣,“天花盛行、土匪及军阀横行、水源不能饮用,温度往住高于50℃”[4]。在经过数年的勘探后,达西的财富日渐干涸,他只好将大部分勘探权卖给格拉斯哥财团伯麦石油公司(Burmah Oil Company)[5]

到1908年,达西与伯麦石油已投资逾500,000英镑仍一无所获,于是决定放弃在伊朗勘探石油。在1908年5月初,他们向雷诺兹发电报,称他们的资金短缺,令他“停止工作、解散员工、拆除所有计算在运输费用内的东西到海岸重装并返程”。雷诺兹并没有马上执行这道命令,他在1908年5月26日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石油[6]

成立英波石油公司 编辑

伯麦石油成立子公司英波石油公司,并向公众公开发售股份[7]

波斯石油的批量生产在1913年阿巴丹的一所炼油厂开始,该炼油厂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英波石油公司与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展开商讨。为了换取船只的石油供应,丘吉尔向英波石油公司注资,获得英波石油公司的控股权,英国政府成为了英波石油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者[8]

1912年,亚美尼亚商人卡路士第·古本基安(Calouste Gulbenkian)创立土耳其石油公司[9],以勘探和开发奥斯曼帝国的石油资源,英波石油公司取得土耳其石油公司一半的股份。1927年,土耳其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基尔库克遭遇井喷,公司易名为伊拉克石油公司[10]

在这个时期,伊朗人普遍反对达西协定,而伊朗只能收取16%纯利的条款也被传播开去。由于国内的改革和工业发展很倚赖石油收益,对石油产业失去控制加重了伊朗政府对英波石油公司在伊朗境内作业的担忧。这种普遍的不满情绪意味着达西协定可能要加以修订。

重新谈判 编辑

为了使石油协定对伊朗更有利,1925年至1932年间的法院部长阿卜杜勒侯赛因·泰穆尔塔什(Abdolhossein Teymourtash)与1928年至1932年间英波石油公司主席约翰·卡德曼(John Cadman)分别在德黑兰、洛桑、伦敦及巴黎展开谈判。伊朗修改达西协定的理据在于非宪政政府在1901年在胁迫下被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财富被挥霍。为了增加与英国谈判的筹码,泰穆尔塔什聘用了法国和瑞士的石油专家[11]

伊朗要求要得到英波石油公司股份的25%,为了防止英国的反对,泰穆尔塔什称如果这是一份新的协定,波斯政府就不止要求25%的股份,而是50%的股份。泰穆尔塔什又要求英波石油公司股息的12.5%。他又明确指明英波石油公司的勘探权范围需要缩减,目的是要迫使英波石油公司的作业局限于西南部,使伊朗可以与其他非英国的石油公司就其他地区的石油开发达成较宽厚的条件[11]

除了要求更平等的利益分配之外,英波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剥削伊朗的利益也没有逃过泰穆尔塔什的法眼,他要求公司也要在德黑兰注册,其石油运输的专利权也要取消。事实上在1930年,伊朗伊斯兰会议通过一条法案,使英波石油公司需要支付在伊朗赚取的4%利润作为税项。

面对英方的搪塞应对,伊朗决定要增加赌注以示不满。除了鼓励传媒撰写批评达西协定的评论外,一个以礼萨汗、其他政要及记者组成的代表团被派遣到油田附近主持一条道路的落成仪式,但他们并没有到访石油设备,以避免明确的抗议态度。

1931年,泰穆尔塔什到访欧洲,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达成协议。据卡德曼所说,泰穆尔塔什狂热和勤奋地解决所有显著的问题,终获得原则上的共识。

不过,正当泰穆尔塔什以为在经过四年彻底和详细的讨论后可以达成协议的时候,在伦敦举行的会谈却陷入了僵局。

1931年,国际市场石油供给过剩及经济不稳导致伊朗的石油收益较上年急剧减少五分之四。英波石油公司向伊朗政府表示这一年的石油开采权费用为366,782英镑,而同一时期公司需要向英国政府支付约1,000,000英镑的所得税。此外,英波石油公司在当年的利润下降了36%,而支付给伊朗政府的利润却下降了76%。石油开采权费用的急剧减少使泰穆尔塔什怀疑英波石油公司的诺言,他指双方需要重新开始谈判[12]

礼萨汗很快便加入了谈判以彰显他的权力,他在1932年11月参加了一次部长会议,并公开指责泰穆尔塔什未能促成协议,他口授一封信件给内阁以取消达西协定。伊朗政府随即通知英波石油公司取消任何会谈和取消达西协定。不善罢干休的英国政府为英波石油公司维护其权益,在向海牙的常设国际法院申诉之前,英国政府声称它“有权采取任何行动以保障公司的利益”[13]。在此刻,负责石油事务的新任部长哈桑·塔基萨德(Hassan Taqizadeh)向英国政府暗示取消达西协定是为了促进谈判,如果伊朗要撤销谈判,那就是政治自杀的行为。

两国的争议呈交到海牙后,作为调停人的捷克外交部长暂时搁置了这件事,让双方尝试解决争议[14]。讽剌的是,一直坚持废除达西协定的礼萨汗突然默许英方的要求,令他的内阁为之失望。1933年4月,卡德曼到访伊朗,私自谒见礼萨汗,并达成了新的协定。新协定在1933年5月28日得到议会的批准,并在翌日得到皇室的同意[15]

1933年协定 编辑

新协定维期60年,将英波石油公司的控制范围缩减至100,000平方英里(260,000平方公里),并需要每年向伊朗政府付款以取代所得税,最少金额为750,000英镑[16]。这些条款看似对伊朗有利,实则伊朗政府被广泛认为错失良机。新协定将达西协定额外延长了32年,又允许英波石油公司选择最好的100,000平方英里土地,最低专利权费用过于宽厚,英波石油公司的关税也得到豁免。伊朗没有运用其权利废除达西协定,反而被繁琐冗长的仲裁过程解决了所有争论。

英波石油公司在1935年易名为英伊石油公司后继续在伊朗作业。阿巴丹在1950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英伊石油公司的四分之三石油供应都是来自伊朗的油田,公司已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

国有化与政变 编辑

伊朗的不满 编辑

到1951年,伊朗支持国有化英伊石油公司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主要不满在于伊朗的石油收益低微。举例说,英伊石油公司在1947年的税后盈利达4,000万英镑,伊朗仅能分得700万英镑[17]

伊朗石油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条件糟糕,伊朗石油机构董事写道:

在礼萨汗促成的1933年协定里,英伊石油公司承诺会改善工人的工资、给予晋升机会、建造学校、医院、道路及电话系统,但这些诺言却没有得到履行[17]

1949年5月,英国提出“石油协定附件”,该附件保证开采专利权的费用不会低于400万英镑,并减少勘探的范围,承诺会培训更多的伊朗人担任行政职位。不过,附件并没有给予伊朗在公司里有更多的发言权及审查公司账目的权利。当伊朗总理尝试与英伊石油公司的主席威廉·弗拉泽(William Fraser)谈判,弗拉泽“把他打发走”,返回英国[18]

1950年12月末,美属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同意与沙特阿拉伯平分石油收益的消息传到德黑兰,而英国外交部却断然拒绝在英伊石油公司使用类似的办法[19]

伊朗人对于国有化缺乏支持感到愤怒,为表抗议,他们没有为反民族主义总理哈吉·阿里·拉兹马拉(Haj Ali Razmara)的被杀致哀。到访的美国大使促请“积极而理性”处理对英国禁运后,记者发起了罢工抗议[20]

国有化 编辑

1951年3月,伊朗议会表决国有化英伊石油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在不久后便选出备受尊敬、国有化的提倡者穆罕默德·摩萨台为总理[21],随即引发阿巴丹危机,在英国的施压下,外国不敢承接伊朗出产的石油,阿巴丹炼油厂被关闭。英伊石油公司撤出伊朗,并增加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产量[22]

英伊石油公司以撤出员工为由要胁,又警告油轮船主称“伊朗政府的收条不会获得国际市场的接纳”[23],摩萨台遂在1951年7月终止与英伊石油公司进行谈判。英国向伊朗政府施压,又研究军事占领产油区的可行性。由于美国在朝鲜战争需要英国支持,总统杜鲁门及驻伊朗大使亨利·格雷迪(Henry F. Grady)均反对干预伊朗。美国尝试透过国际法院作出仲裁,但是平分利益并承认国有化的方案都被英国政府和摩萨台拒绝[24]

多个月以来,危机继续恶化,沙阿罢免摩萨台的企图事与愿违,引起全国性的暴动。摩萨台得以复职,并赋有更大的权力。同时,英国对伊朗石油的杯葛使政府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使“伊朗人日益贫困和不快”,也使摩萨台的政治联盟出现分歧[25]

政变 编辑

到1953年,英美两国的政府政策更为反共和干涉主义,美国也不再坚持反对干预伊朗的立场。由于伊朗已在1952年10月逐出了英国的大使和官员,英国无法推翻摩萨台,于是诉诸美国的反共情绪,将伊朗和摩萨台描述为不稳和易于倾向共产主义。如果对伊朗失去了控制,“伊朗产油和储备”的“庞大资产”将会落入共产主义者手中,“影响到中东其他地区”[26]。8月,英国使馆人员和情报人员行贿了一些政治家、士兵、暴民、报章及线人,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一场政变。沙阿颁布罢免摩萨台的法令,将军法兹卢拉·扎赫迪(Fazlollah Zahedi)率领坦克开进摩萨台的府邸,逼使他退位[27]

财团入主 编辑

随着亲西方总理法兹卢拉·扎赫迪的上台,伊朗石油再次恢复生产,后来改名为英国石油的英伊石油公司试图恢复他们在伊朗的地位,不过“受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新政府的拒绝”。国有化后的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得以成立,由旗下的国际财团组成,英伊石油公司也是其中一员,控股40%。财团同意与伊朗平分利益,但“不对伊朗审计人员公开账目,伊朗人也不能进入董事会”[28]

子公司 编辑

财团入主 编辑

英伊石油公司附属的苏格兰石油公司是页岩油生产商,是在1918年至1920年间由五家苏格兰小型油页岩公司合并组成:扬斯布罗克斯本(Broxburn)、帕姆佛斯敦(Pumpherston)、奥克班克、菲尔普斯敦(Philpstoun)[29][30]苏格兰的页岩油生产在1960年代初已停产,1973年曾经试图恢复生产,但未能成功[31]。该公司仍健在,但不再从事页岩油生产[32]

油轮船队 编辑

在英伊石油公司决定全面自主营运,直接掌有海路油轮船队后,英国油轮公司在1915年成立[33]。在成立之初,公司只有144,000美元的经费建造7艘蒸汽驱动油轮。公司第一艘油轮是“不列颠帝王号”,“不列颠帝王号”在1916年下水[34],公司首七艘油轮的名称都以“不列颠”开首。在往后十年里,已发现国家对石油的需要增加,英国油轮公司需要扩充船队。到1924年,船队船只数目已达60艘[35],第60艘是旗舰“不列颠航空号”,载重吨达10,762。“不列颠航空号”是英国油轮公司第一艘柴油引擎油轮,也是当时世上功能最好的单螺旋内燃机船[36]

193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令商船舰队也出现失业率上升的现象。在伊朗沙阿的支持下,英国油轮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并购,使英伊石油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在行内的地位。1939年,英国政府租赁全部93艘油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队供应汽油,当中42艘油轮在战争当中被击沉。

在1945年,英国油轮公司已恢复到93艘油轮,57艘油轮亦正在建造当中,每艘12,000载重吨,可以增加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石油运输的吨位,其他较低吨位的油轮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浅滩。

1951年,事态发展急剧转变,伊朗的石油产业被国有化,英伊石油公司将所有员工撤离伊朗。

参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Marcel & Mitchell 2006,第16页
  2. ^ Kinzer 2008,第48页
  3. ^ Ervand Abrahamian <1953 伊朗关键之年> P48
  4. ^ Longhurst 1959,第21页
  5. ^ Stadler 2011,第33页
  6. ^ Kinzer 2008,第48-49页
  7. ^ The BP Archive. web.archive.org.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英语). 
  8. ^ Business: The Company File From Anglo-Persian Oil to BP Amoco. BBC News. 11-08-2008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英语). 
  9. ^ Woodcock 2009,第45页
  10. ^ Rutledge 2006,第27页
  11. ^ 11.0 11.1 Farmanfarmaian 2008,第228页
  12. ^ Reza Fiyouzat. Socialize Oil. stateofnature.org.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英语). 
  13. ^ Elm 1994,第32页
  14. ^ Yar-Shater 1990,第607页
  15. ^ Rezun 1981,第248页
  16. ^ Vassiliou 2009,第50页
  17. ^ 17.0 17.1 17.2 Kinzer 2008,第67页
  18. ^ Kinzer 2008,第68页
  19. ^ Kinzer 2008,第76页
  20. ^ Kinzer 2008,第106页
  21. ^ Kinzer 2008,第55-56页
  22. ^ Ford 2003,第295页
  23. ^ Abrahamian 1982,第268页
  24. ^ Vassiliou 2009,第52页
  25. ^ Kinzer 2008,第135-136页
  26. ^ Kinzer 2008,第158页
  27. ^ Suárez 2011,第388-389页
  28. ^ Kinzer 2008,第195-196页
  29. ^ Ferrier & Bamberg 1994,第177页
  30. ^ Marwick 1964,第175页
  31. ^ Shale Oil Industry (Scotland). 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 [2011-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英语). 
  32. ^ Scottish Oils Ltd. enQuira UK. [2011-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英语). 
  33. ^ Ferrier & Bamberg 1994,第6页
  34. ^ Ferrier & Bamberg 1994,第A-93页
  35. ^ Pacific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1947,第188页
  36. ^ Historic launch. BP. [201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 (英语). 

参考资料 编辑

  • (英文)Marcel, Valérie; Mitchell, John V., Oil titans: national oil companies in the Middle East,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6, ISBN 0815754736 
  • (英文)Kinzer, Stephen, All the Shah's men: an American coup and the roots of Middle East terror, John Wiley and Sons, 2008, ISBN 047018549X 
  • (英文)Longhurst, Henry, Adventure in oil: the story of British Petroleum, Sidgwick and Jackson, 1959 
  • (英文)Stadler, Christian, Enduring Succes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History of Outstanding Corporation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0804772215 
  • (英文)Woodcock, Ray, Globalization from Genesis to Geneva: A Confluence of Humanity, Trafford Publishing, 2009, ISBN 1425188532 
  • (英文)Rutledge, Ian, Addicted to oil: America's relentless drive for energy security, I.B.Tauris, 2006, ISBN 1845113195 
  • (英文)Farmanfarmaian, Roxane, War and peace in Qajar Persia: implications past and present, Routledge, 2008, ISBN 0415421195 
  • (英文)Elm, Mostafa, Oil, Power, and Principle: Iran's Oil Nationalization and Its Aftermath,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815626428 
  • (英文)Yar-Shater, Ehsan, Encyclopaedia iranica 4,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90 
  • (英文)Rezun, Miron, The Soviet Union and Iran: Soviet policy in Iran from the beginnings of the Pahlavi Dynasty until the Soviet invasion in 1941, Brill Archive, 1981, ISBN 9028626212 
  • (英文)Vassiliou, M. S., The A to Z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Scarecrow Press, 2009, ISBN 081087153X 
  • (英文)Ford, Alan W., The Anglo-Iranian Oil Dispute of 1951-195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 (英文)Abrahamian, Ervand,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0691101345 
  • (英文)Suárez, Mariú, Beyond Homo Sapiens: Enlightened Faith, Xlibris Corporation, 2011, ISBN 1456887785 
  • (英文)Ferrier, Ronald W.; Bamberg, J. H.,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521259509 
  • (英文)Marwick, W H, Scotland in Modern Times, Routledge, 1964, ISBN 0714613428 
  • (英文)Pacific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Sea breezes: the ship lovers' digest, C. Birchell,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