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姑

(重定向自菜籃姑

篮姑,又称菜篮姑[1]篮仔姑[2],是广东福建台湾客家人传说中的女性,亦流传至马来西亚安顺的客家移民。人们通常在中秋节时会用竹篮作道具,以类似扶乩方式对她问事求卜,安顺的客家人则是在七夕进行。

类似的习俗有使用椅子为道具的椅仔姑,学者认为皆是从使用畚箕为道具的紫姑所演变的厕神[3]

仪式 编辑

在广东只限于妇女游戏与观看,中秋节要在屋内人没看不见的地方,把女人衣服披在有椰子壳的竹篮以代表篮姑,然后两女性盘坐在地用双手拖住竹篮,前面放一矮凳,众女齐唱:“请篮姑,请篮姑,你系佛山人氏女,你系省城人士娘,家婆严令吞金死,丈夫严令早辞阳。”如果灵魂上篮子,便会向矮凳不停叩头,人们就可以向其问事,篮子就会以叩头数回答。[4]

广东梅州的中秋夜,两妇人共捧一菜篮,上覆以衣,另一人边烧纸钱边唱:“菜篮姐,菜篮姑,八月十五请你下来嬲一晡(夜)。你爱来只管来,莫在河唇河喙搅溜苔。灯芯搭桥你爱过,竹叶撑船你爱来。”[1]

福建诏安县的中秋夜,人们用彩纸画眼、鼻、口,贴在菜篮子上,由二个姑娘两边撑住,众人围成一团摆弄,若篮子摆动不已,便说:“篮姑来了。”,便可向其问事。[5]

云霄县同样是中秋节时用一个篮子,里面插上筷子并盖上黑布,称为“观姑仔神”[6]

马来西亚安顺市的广东客家移民,在七夕前一夜祭拜七姐(广东人称织女为七姐),晚上8时至隔日初七凌晨2时,少女会聚在家门前,由两人托著穿过竹篮木棍两端,以广东话念出:“篮姑篮娘,请你出来商量。”如果篮姑来了,钥匙串便会发出声响,竹篮插著的香烟便如有人抽烟一般光亮。问事时,整个竹篮会倾向一方点头3次。多是问姻缘。未婚少女并又吃素一天较易达成;若有嫁人的女性站在一起,便难请出,因为篮姑是被家婆刻薄而死,所以不喜以家婆身份出现的妇女。[7]

鹿港的中秋习俗也有此仪式[2]。手握提篮的女孩在周遭同伴念咒后,开始不自觉的哭泣,头部摇晃,作家保真认为此风俗带有邪气的迷信[8]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沈丽华、邵一飞. 《廣東神源初探》. 中国: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1719478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尤增辉. 《鹿港斜陽》. 台湾: 大汉出版社. 1979 (中文(台湾)). 
  3. ^ 朱介凡. 《中華諺語志》. 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9-08-01. ISBN 9789570500042 (中文(台湾)). 
  4. ^ 刘志文. 《廣東民俗大觀》. 中国: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7-01-01. ISBN 9787806538333 (中文(中国大陆)). 
  5. ^ 福建省诏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诏安县志》. 中国: 方志出版社. 1999-12. ISBN 9787801225412 (中文(中国大陆)). 
  6. ^ 方锦燕 郑娟娟. 揭发漳州中秋民俗:唐明皇送祝福月下共享柚子宴. 东南网. 2012-09-28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中国大陆)). 
  7. ^ 夜祭七姐玩“菜籃姑”‧七夕民俗活動‧安順絕跡40年. 《星洲日报》. 2012-08-23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中文(新加坡)). 
  8. ^ 保真. 《醒來仍在江上》. 台湾: 健行文化. 1997-05-10. ISBN 95796802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