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每戡

中國戲劇作家

董每戡(1907年6月30日—1980年2月),幼名国清学名笔名每戡浙江温州[1]中国戏剧家、戏曲史研究专家。

人物生平 编辑

1907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潘桥乡横屿头村(今属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6年夏,大学毕业后从事电影、戏剧方面的工作。1927年春赴上海,开始戏剧创作活动,作有独幕剧《频枷》等。是年入东京日本大学研究院攻读。

回国后在沪加入“左联”和“剧联”,并在“剧联”的理论组工作,译介了一批外国电影戏剧的理论著作,曾编成《电影戏剧理论丛书》出版。在此期间,他著有几部独幕剧和多幕剧,其中《G夫人肖像》是一部针砭艺术界右翼文人的作品,受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好评。同时创作了《饥饿线》、《夜》、《黑暗中的人》、《血液出卖者》、《典妻》等剧本。

抗战爆发后,在湖南开展抗日宣传,效力于国防戏剧活动,在长沙受聘于“一致剧社”、任社长兼编导。作《剧人战歌》,并为剧社创作导演了《敌》。 抗战结束后先后在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剧专大夏大学等校任教,并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诗歌百史》、《琵琶记简说》、《三国演义试论》、《西洋戏剧简史》。《中国戏剧简史》上起远古、下讫民国,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以后,中国人自著的较早的戏剧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湖南、广东领导并参加了戏曲改革工作,并在中山大学执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回中山大学执教;同年11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大会,并被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委;1980年2月,因积劳成疾在广州去世,终年73岁。[2]

作品 编辑

著有《每戡剧集》5集、《每戡独幕剧》、《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西洋诗歌简史》、《琵琶记简说》、《三国演义试论》、《戏剧的创作和欣赏》、《说剧》、《五大名剧论》等。 其遗著由黄天骥、陈寿楠搜辑成《董每戡文集》出版。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村民携手文化学者 建起董每戡纪念馆. 搜狐.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2. ^ 董每戡简介. 淘名人.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